一、从消费主义到内心回归:圣心敬礼的自我觉醒我们生活在一个“受诱惑成为贪得无厌消费者”的世界(通谕第2号)。教宗敏锐指出,数字时代的“液态文化”和个人主义浪潮正侵蚀我们内心的深度。
即使到晚年在罗马受监禁,还是不断地借别人之口,借他有力的文笔,尽他最后的余力。他传教从开始就遭到失败,在希腊传教与人雄辩,谁知希腊人根本不买他的账,对他的苦口婆心报以嘲笑。
堂区主任司铎是堂区信友团体的本有牧者(《天主教法典》,515,519),其基本意义是为人灵的利益。因此,在拥有基本的牧灵学识的同时,也离不开虔诚的司铎生活、火热的传教热情和其它为照顾人灵所需要的才能。
奉献生活年先给自己的感觉是:我是度奉献生活者么?是神职人员度奉献生活,修女度奉献生活,还是我们众教友都能度奉献生活?
首先由于福传者并不清楚慕道者的内心需求,其福传就必然是主观的。其次,慕道者在网络环境中是无法体验与福传者的互动。再者,慕道者在根本心态上也无法进入一种圣言敬礼的信仰气氛中。
其实,虽然李玛利亚修女是中年早逝,但她坦然、勇敢、顽强地面对疾病,历经奇迹恩典,笑对死亡,活出了一位度奉献生活者的人生信仰价值。两三周前,获知李修女因病情加重而住院。
然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一定程度上双赢的结局,由于可能缓解弃婴者的愧疚心、罪恶感,从而间接鼓励了更多原本不忍心或不敢遗弃孩子的年轻父母更草率或更坦然作出恶的决定。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等级差别、强势与弱势的差别,已为一些人的心灵布下阴影,而那些富汉不知穷汉饥者的造势、炫富、摆阔肯定会增添贫苦艰困者的思想压力,由逆反而滋生仇恨或报复,这也正是社会不稳定的病灶
教宗说:「耶稣是穷人中的贫穷君王,自愿温良者中的温良者。因着天主善与爱的大能,祂是和平的君王。」教宗接着说明:耶稣是君王,在十字架上实现和平,接合地上与天上,并在所有人之间搭建友谊的桥梁。
教宗在讲道一开始就阐述他将以什么精神负起普世教会牧者的职责,他说:「我治理教会的真正计划,是不照我自己的意愿、不遵循我自己的想法,而要与整个教会一起聆听天主的旨意,由祂来引导我,这样,便是由祂自己在这个历史时刻来带领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