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立天主及天主子民的家不是为了要封闭它。为什么要锁上圣堂的门呢?当然为了安全的理由(怕奉献箱内些许钱被偷)。然而,可以找其它方法来监视啊!让圣堂的门开放。而且,为什么不把圣堂交托给护守天使来保护?
我不知道是否如此,希望不是这样。祈祷在今天遇到一些困难,也许在过去的时间,生活节奏比较有人性,不那么紧张,没有那么多噪音,祈祷、收敛心神、专心致志、把思绪和心智提升到天主面前,一定比较容易。
相反地,我们在自己的革责玛尼山上经常选择独处而不是呼求‘天父’,不像耶稣那样将自己交付给祂,承行祂的旨意。
教宗再次引用《天主教教理》的话说:“透过求恩,我们表达我们与天主的关系的意识:我们是受造物,非本源,也不是逆境主宰者,也不是最后的归宿。身为基督徒,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是罪人,远离了我们的父。
教宗因此邀请众人,“对照若瑟的形象,我们必须询问自己,我们是否晓得退后一步,允许他人,尤其是那些托付给我们的人,在我们身上找到一个参考点,而不是一个阻碍”。教宗多次揭露今天的父亲身份陷入危机。
教宗在此引用圣贝尔纳多的话,“我们要寻求天主的安慰,而不是寻求安慰的天主”。在上周三的要理讲授中,教宗以儿童的心态为例说,他“寻找父母只是为了从他们那得到东西,不是为寻找他们本人”。
我不是个读书人,我没有任何博士学位,我什么都不是。然而,生活教了我许多。由于我生来贫困,为我而言,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理当得到一句慈爱、帮助、关怀的话语。
他认为基督信仰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专利和特权,而是人人透过聆听宗徒的继承人主教的训诲讲道皆可获得的恩典。
因为今天的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少的不是科技知识,也不是物质生活条件,而是人性化的关怀和爱护,于是从濯足礼衍化而来的教授为学生洗脚的仪式,就成为增进师生情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质的目的不是表达我们不喜欢这位神父,而是表达我们对他的关爱。主教不应利用对质向神父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愤怒。因此,就算我们不喜欢某位神父,也不应该利用对质作为惩罚、报复或支配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