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接受那临在于世间穷人和受伤者当中等待我们的天主所带来的惊讶”,那么我们最终必会得到“惊喜”。
泰国教会的四旬期捐献通常用来帮助有需要群体,例如穷人和山区居民,同时也向梵蒂冈捐款,以帮助其它有需要国家。
他提到圣玛尔定(MartinodiTours),这位圣人把自己的半个斗篷给了一位穷人后,他梦到了披著他赠予穷人的斗篷的耶稣。
她说她家原本就穷,她读三年级时,奶奶生病瘫痪在床,爸爸干活的时候从山上摔下来,因为治得不及时,右腿被迫截肢。为筹备医药费,能借到的钱都借了,家里值钱的也都买掉,还是欠了二万多元的债。
而且她的服务不只是捐钱,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不只是给以治疗,给以温饱,而是不嫌脏臭把穷人像亲人一样抱在怀中,使他们感到温暖、亲切;给他们以人的尊严,使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人,是高贵的生命;使他们麻木和冰凉的心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
当我们参与弥撒圣祭时,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青年、老人和儿童;穷人和富人;本地人和外乡人;有家人陪同的和独自一人的……。
从社会身份看,耶稣传福音的对象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税吏(匝凯)、平民(血漏病妇人)、知识分子(邀请耶稣到家中吃饭的法利塞人西满)、富人(少年财主)、穷人(捐小钱的寡妇)、娼妓(被抓的行淫妇女)、
,还是在外打拼保障经济,个人的价值因人而异,普通女孩黎贝加(创24:15-20)能为路人提供一罐水,王后艾斯德尔(艾斯德尔传)可以为整个民族争取安宁,卢德的责任是捡麦穗照顾婆婆(卢德传),塔彼达可以为寡妇缝份衣物
一位刚到慈溪市不久还未找到工作的安徽藉青年教友也捐了300元,这种“穷寡妇献小钱”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他说:‘教会穷,需要钱的时候,我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上耶稣称赞穷寡妇献钱的事,天主看的不是献钱数量的多少,而是献钱时所怀爱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