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谦卑让我们在祈祷中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将荣耀归于天主,在服侍中不再计较得失,只为完成主的旨意。二、以洁净的心灵承行天主的使命色辣芬遮足的意象,暗示着对圣洁的执着追求。
是否盛气凌人,常以自我为中心,伤害别人自尊?是否信口开河、任意贬低他人的声誉?是否将光荣天主、益于人群当作自己人生的最终目的?是否将“向万民传福音”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三、教理的光照:《天主教教理》对财富的教导教会并不反对财富本身,但强调应合理使用、以天主为中心。《教理》第2536条:“贪心,是一种不正义地渴望占有别人所有之物的倾向。”
我愿做一叶风帆,满载基督的关怀,来到海角与天涯,撒播那生命之花;我愿做一根蜡烛,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心灵,抚慰忧伤的情怀;我愿做福音的使者,带着主的爱降临,凭着信心来开辟一片属主的禾场,把救主爱的源泉浇灌在世人心间
教宗首先对乌克兰和中东的基督信徒表达关怀,强调教会今天在许多地方仍在受苦,受迫害。 这项会晤不拘一格,青年学子们提问,教宗即席作答,好似父子间那般相亲相爱。教宗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司铎的培育。
其实,青少年儿童偏离正道,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这欠缺造成的,他们缺乏每日生活的楷模和有权威性的向导,缺乏父亲的关怀,缺乏爱。许多青年所体验的孤儿感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严重。
许多时候人们都在引用《圣经》的话,却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此不仅有损经上应彼此关怀,激发爱德,勉励行善的忠告(参希10:24),而且也轻慢了基督神圣的信仰。
在那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煎熬中,是妻子的悉心照料、陪伴与坚守,儿女们的倾力求医寻药、殷殷孝心与期盼,老母亲的锥心牵挂、每天几分玫瑰经的虔诚祈求,弟兄姊妹和亲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神父及教友们的热心祈祷与鼓励
(若20:19)这就是耶稣的仁慈关怀。平安是看不见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耶稣所提的不见而信的人,才是有福的,因为在当时,看见耶稣显圣迹的并不少,却不是人人都相信他,而且还有许多人反对他。
教友们的关心、关怀与关爱,让这些远离故乡、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深深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