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尔各答仁爱修女会的创始人德肋撒修女,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了许多所孤残婴院、麻风病院和专门为被遗弃的、垂死的人服务的机构。她献出自己的所有,为成千上万的最穷苦人服务。
谁也不能否认,印度德肋撒修女将基督之爱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她善待“主的小弟兄”———贫困与病患者,足以堪称这一时代的楷模和我们基督门徒“爱主爱人”的典范。
他还把阳光和雨露滴滴撒进我的灵魂,滋润我的心田,使我恢复了往日的欢笑。让我的生命重新充满希望!
最后德肋撒探访团队的负责人王湘霞姐妹和堂区一天一章读经微信分享负责人黄珍嫦姐妹也为大家做了分享。会议结束时,由麻神父对会议作了总结,同时就慈悲禧年与年内外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天主听见了他们的哀号,就记起了他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立的盟约。天主遂眷顾了以色列子民,特别垂念他们(二23-25)。
3.信仰反省在旧约中,老年得子(创18:10)、石女得子(撒上1:5)那是来自天主的恩赐,但是在婚姻中完成的。像圣母这样贞女怀孕生子的事,仅凭理性无法理解。
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说:厄里、厄里,肋玛撒巴黑塔尼!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为什麽舍弃了我?(参閲:46节)。耶稣这种被舍弃的感觉因在场观望这残酷戏剧的人群的不理解而更为强烈。
正如他藉依撒意亚先知的口给我们罪人所说的: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
展品有十四处苦路;有欢喜五端、痛苦五端、荣福五端、光明五端;有《最后晚餐》、《耶稣到中国》、《治愈胎生瞎子》、《慈善的撒玛利亚人》、《耶稣走进中国》、《亚巴郎献子图》、《怜悯淫妇》、《好牧人》等70余幅
尤其是像我一样的上班族,也许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福传,但在工作中一样可以把经验到的天主告诉我们身边不认识天主的同事,信仰的种子随处可撒,随时随地都可以福传。愿基督的福音早日传遍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