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婚姻家庭心理学背景的毛爱德修女,结合自身在美国留学期间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原生家庭给人的成长及婚恋带来的深远影响。童年的经历会影响我们一生,没有天主,我们很难被治愈。
因此,每当教会团体举行礼仪时,基督的救恩确实临在于教会团体中,而这个教会团体也经验到这动态的事实,分享了基督的救恩,教会生命也因这信仰的经验,而动态地再临现、再成长。
同样在我们的时代,也有“不少的科学家,他们追随伽利略的足迹,既不否认理性,也不放弃信仰,相反,他们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以互补的眼光来更深入地去探讨”。
教会信仰告诉我们,新约的圣事是耶稣基督所建立,教会本身没有权力改变圣事的本质。所谓“本质”,就是在圣事标记内,按照天主的启示,而由基督所建立的部分。
利玛窦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建造了这扇门,用的是信仰、友爱,以及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哲学、精密仪器、绘画艺术、记忆术。
小李颖富有爱心,与她所受的家庭教育和信仰培育密不可分。从4岁开始,小李颖就跟着父母到各地朝圣,并且每年都要参加寒、暑假教理学习班。
这一充沛恩宠,在使每一个人有资格奉献这神圣祭献时,基督他召叫一些人,也使他们成为在圣体内的神圣祭献的施行者,众教友都来分享这一祭献——在此时所有的天主子民都在作此神圣的祭献。
一、不要与做事和我们的信仰相违背的人深交。“你们不要与不信的人共负一轭,因为正义与不法之间哪能有什么相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放豁达心态,将极其短暂的旅途生命视作上天让我们表演美丑善恶的瞬间过程,因此也不必把世间的一切看得太重而恋恋不舍,却应怀着感恩的心情,随遇而安,对自己处境表示满意,更该用正确的信仰精神对待自己所遭遇的变故
谈到本届圣召祈祷日的主题,教宗强调人人蒙召为信仰作见证,「通过圣事和教会共融,将恩宠满溢的生活与尘世的使徒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圣神的推动下,基督徒「接受存在边缘的质问,对他人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