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12)这就是基督的使命——守护羊群的平安,寻找肥美的牧场,凡父交给祂的羊一个也不丧亡。
每一次参与弥撒并善领圣体,就是生活在“新盟约”中,生活在天主的救恩中。对于有些“只参与弥撒,而不领圣体的人”,其实,就是选择以“观望者”的角色,不让盟约的“血”撒在自己身上,不接受主耶稣盟约的恩宠。
因明末清初,康熙容许天主教活动,引来不少修会来华传教,亦有不少中国人归信天主教。
记得参考消息曾报道尼克松执政时在水门事件中倍感困惑和压力,在工作时进入祈祷室(与办公室相连),祈祷15分钟后,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重返办公室继续工作。可见这种信仰是深入灵魂的。
当“心”向“善”,便能听命、服从,便会接受主的教导,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信仰,更会产生战胜邪恶,向往光明的非凡能力。正所谓的:反听则聪,内视则明,自胜则强。
自然,这样做引出一系列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已在天上,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祈祷?某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金树仁蒙席追悼会家属代表发言:尊敬的周文书副主教,尊敬的来自台湾的主顾传教修女会会长王德兰修女,尊敬的各位神父、修士、修女,尊敬的各位领导、长辈,各位教友,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你们好:今天我们汇聚在这里
对方接收上述的沟通形态时,亦因情况及不同性格,同样也会作出讨好、指责或逃避的反应,如此恶性循环,非但不能真正地面对问题,反而更增添破坏性的因素。
我也会买几本上海光启社出版的教会圣书送他。他如饥似渴,读了又读,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就和我讨论,有时,一直讨论到深夜。他对圣教会道理的理解有时让我惊讶,他总会有自已独到的理解与解读。
相反,我们宁愿冒风险谈论自己、谈论我们所属的群体、谈论伦理道德,甚至更糟,会谈论一套规则,却不谈论耶稣,祂的爱,祂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