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入读赵县教区备修院,2014年加入天主教宜昌教区,同年9月入读中南神哲学院,2017年转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2019年6月毕业,同年7月回到教区办公室实习,2020年12月20日在沈主教手中领受执事圣秩
房志荣神父的学术业绩和对教会及其修会的贡献,已有定论,无需赘述。我只从与其相识、相交及所受影响的二三事来追忆、缅怀这位前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读过房神父的书和文章,但一直没有机会会面。
随后,教宗的思绪转向位于欧洲的心脏、“匈牙利跳跃的灵性中心”,即鲍诺哈尔玛(Pannonhalma)隐修院。
在罗马,参加的枢机、主教和(教区和修会)神父与罗马主教一起共祭弥撒,重宣他们在祝圣时所做的“圣职许诺”。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的所思所想汤汉回归以来,香港的宗教信仰自由与以前一样,虽然仍需要推进互爱与修和精神,但我衷心表达感恩,除了多谢天主外,也多谢国家和社会。
(罗3:30)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到正义在基督信仰、灵修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但在一般情形下在教会谈论正义这个话题时,大家很容易对照一下自身。当我们泛指教会时,到底对象是谁?
传统天主教灵修很强调「接受天主的安排,做好今天的本份。」因今天我们碰到的人、事、物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天主「送来」锻炼我们效法基督,成圣获永生的机会。
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子民”的概念包括了平信徒、修会会士和神职人员,它是教会非常基本的特质。我们天主子民是受傅者,洗礼时便领受了基督徒的尊严(《教会宪章》第2章)。
在堂区团体的层面,特别着重每次弥撒圣祭的每个细节,因为“教友们参与圣体祭……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教会》教义宪章,11);又或在堂区内组织“时辰颂祷”、朝拜圣体、团体修和礼等祈祷聚会,让堂区内每一位成员
之后他被修会长上派到菲律宾、台湾、日本和东帝汶。苏神父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中国传福音,让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能认识天主教。可惜当年苏神父无法进入中国,没有达成这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