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位都可以想到一些无用的、能摆脱的东西,从而重新找回自我。想想有多少东西是无用的。在这儿。
有时,我们祈求摆脱使我们痛苦、羞辱的煎熬,但天主似乎没有听到我们的哀祷。
因为它让我们摆脱独自完成的奢望,教导我们把基督徒使命看成那不依靠任何人力的,而是首先靠上主的运作:他常工作并且按我们能奉献的一点而激发。我们不要忘记这点:上主在中心。不是我在中心,而是天主。
大小便不通,平躺不能,侧翻不能,好几大片褥疮里的碎骨一块块地掉了下来,在最无奈、最无助的时候,他想到了死,彻底地摆脱痛苦的折磨。
我们从这两个故事的寓意来看,都涉及到人的孤独处境以及为了摆脱孤独而寻找的主题,但问题在于:当作家把两个孤独和寻找的主题并置在一起构成一个二重奏,她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她说:“感谢好天主让我摆脱世俗的烦恼,专务祈祷。我也求天主让我的手指灵活,永远让我能握着念珠”。圣女小德肋撒在自传中说:“天主赐给圣人们那种满怀爱火的祈祷,犹如一根杠杆,这样他们才能把地球举起来。”
她说:“感谢好天主让我摆脱世俗的烦恼,专务祈祷。我也求天主让我的手指灵活,永远让我能握着念珠。”圣女小德肋撒在自传中说:“天主赐给圣人们那种满怀爱火的祈祷,犹如一根杠杆,这样他们才能把地球举起来。”
逾越节原为以色列民族纪念天主使他们摆脱埃及奴役的节日;耶稣在过逾越节时建立了圣体圣事,而后被钉十字架、复活……于是,逾越节就演变成基督从死亡到复活的逾越。
从教父时代起,教会就建议罪人们通过朝圣来补赎和悔改,而这种朝圣通常是单个人徒步甚至赤足远行,在整个朝圣过程中靠沿途乞讨来度日,并要做许多克苦和祈祷,为的就是能借此完全摆脱世俗和诱惑的羁绊,彻底净化身体,
人生的困苦、灾难、无助、失望、忧虑和无奈时常折磨着他们,他们要摆脱这人生的暂时不幸,自然要寻觅真理。基督是爱、是真理、是道路,通过神长、教友的宣讲,基督的光就照亮了一部分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