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总是有所不满,不断在寻求新的计划,「因为他们的心灵远离耶稣的逻辑」,他们为此时常「抱怨或是伤心」。相反地,耶稣的逻辑则使司铎感到「心满意足」。教宗强调,耶稣的逻辑是「中保的逻辑。
教宗表明:「我们不否认某些弟兄造成的伤害,但若不承认许多司铎坚毅而正直地为他人的益处付出自己的一切所是和所有(参阅:格后十二15),这便是不公平的。」
直到今天,类似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他们对耶稣欢呼敬拜热情爱戴的目的总不外乎眼前看得见的权势地位财富利益,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日子舒畅,生活安宁……而一旦发现事与愿违,也就失掉对耶稣的信赖敬爱而频频抱怨:
婚后,张桂兰并没有随丈夫信天主,一个家庭两种信仰,彼此不理解、不接纳,日子大多是在争吵声中度过。2004年张桂兰得蒙天主拣选,在张秀珍教友的劝说下信了天主。
有些风言风语,说什么“祈祷不顶饭吃、不能升官发财”、“祈祷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某人穷得叮当响、屡遭不幸,祈祷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对此,我略抒己见,以正视听———信、懂则灵!
当我的生活充满抱怨与不满时,我的良心会不断受到谴责,满脑子都是一些近乎疯狂的念头;而我的生活充满正能量时,内心又会有对他人的厌恶,对一切丑恶行为的厌恶……反反复复,就是没有尽头的黑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感受不到她的温柔,她也感觉不到我的体贴,我好似烈火,她如同清水,常常浇灭我的热情。我觉得她变得不可理喻,总是没事找事;她觉得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生活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同学抱怨说:这10多万块钱能盖一座小教堂了!为了配合国家反腐倡廉大风潮,国家宗教局下发了【2013】7号文件,号召宗教界整顿教风,要求神职人员照镜子、整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虽然巴国政府已开始发国民身分证给变性者,但他们仍抱怨当局歧视他们。协助明爱推行艾滋病计划的方济会库希·拉尔(KhushiLal)修士表示,改变虽然缓慢,但仍然看见希望。
我们认为自己付出比较多时,往往比较容易抱怨不平!如果知道会有益处,可能就不会有怨言,也肯努力地付出吧!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位比我们更富有又更慷慨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