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太原教区凤朝瑞主教的指令下,1903年春,由本堂江辅仁神父主持,建堂大师李友刚设计并督工,历经三载艰辛,于1905年春竣工。共耗银8310两,建起一座雄伟壮丽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圣堂。
今年10月召开的世界主教会议,大力鼓舞了每个家庭和整个教会,让我们在这扇敞开的门前相会。教会被鼓励去敞开自己的门,与主耶稣一同走出去,会晤那些在此艰难时期偶尔犹豫、偶尔迷惘的旅途子女。
苏州教区成立后,常熟成为总铎区,常熟总铎区辖下的塘角堂区由赵石敬神父担任牧灵工作,服务约1500名堂区教友。同年解放后至60年代初,教堂被改作花溪小学。
西南蒙古教区主教府设在三盛公(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县城),第一任主教德玉明(DeuosAyons)去逝后,因二十四顷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教务兴盛,于是将主教府搬迁至二十四顷地。
梵蒂冈(信仰通讯社)—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发表的《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的信》中,充分表达了希望全世界在每年五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上海教区佘山圣母朝圣地敬礼的进教之佑童贞圣母主保瞻礼这一天
当然,这些移民现象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教会的牧灵和福传及发展。本文拟以教友移民现象为例,分析中国移民潮对教会牧灵和社会工作的深刻影响。
2011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教宗活动频繁,举行接见活动和礼仪、在意大利境内和其他国家进行牧灵访问、发表许多重要的讯息等等。
教宗方济各在访谈中概述了自己的容貌,说明了他对耶稣会的看法,分析了今日教会的角色,指出牧灵行动的当务之急,也回答了关于福音宣讲的问题。
要理、礼仪、爱德、家庭、教友的聚集等各个牧灵领域“也是传教的场所和机遇”。各国的宗座传教善会主任“蒙召与圣神合作,让传教成为教会身份的核心”。
他说:“每一位堂区神父的牧灵经验,每一位热心教友的传教体会都是我们这次交流会的教材内容,藉我们的分享交流进一步促进教会的福传事业,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现代传媒在教会福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