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11月3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追思弥撒,纪念近一年中去世的本笃十六世及6位枢机和147位主教。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了天主的怜悯和谦卑,“祂将自己战胜死亡的生命赐予我们”。
“圣若望说:‘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若一3,1)。教宗进一步说:“天主的独生子来到世界,为把天父的真实面容启示给我们,并为使天上的事实更接近我们和大地。
人要长高,要成熟,但并非成熟就一定是成长。有时肉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萎缩,人格变矮,梦想溜走了。
(若12:44-50)据香港思高圣经学会所译的圣经版本中是这样解读这篇耶稣宣言大纲的:(一)、他是父派遣来的,并与父共为一体;(二)、他是照世的光;(三)、他来是为救世而不是审判;(四)、他所言所行是奉父的命令
综观耶稣33岁短暂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一生是一无所有的一生;是空乏其身的一生;是空无一切的一生,用现在人的价值观来看他的人生可谓是失败的人生。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一推开窗户,眼前的一切让我呆若木鸡:白雪皑皑的村庄和大地,像一幅莫大的电影荧幕扑入我的眼帘;洁白的雪花满天飞舞,呼呼的寒风像狮子一样嚎叫,让人有些惧怕。
又听到童声在说请打开某某书第几页,接着听到琴声,大家就跟着唱起圣歌,唱完一段,又有童声提醒说请打开第几页,之后就有读经者开始读翻开的经文,或书信,这样交替着,一会唱一会听,使人们增加参与感。
如果我们认为圣人是人类的特例,他们生活在常人之外的一很小的人杰圈,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从我们刚才介绍的关于圣德的角度来讲,圣人们是那些完全成为他们自己的人,他们完成了每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使命。
刚组建的唱经班刚刚组建不久的唱经班,在人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是由教友奉献,统一制作了20套演出服装及圣婴出游的帐篷,光这些就花去三千多元;有一外地教友蒋翠英女士来桂林给她女儿看小孩,一听说堂里要组建唱经班
例如,在《哀歌》一书中,我们读到:“婴儿的舌头,干渴得紧贴上颚;幼童饥饿求食,却无人分给他们”(4:4);先知纳鸿回顾了诺阿孟和尼尼微古城的遭遇,写道:“甚至她的婴儿也在各街头被摔死”(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