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小时候,每逢5月,我总和母亲、姐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向圣母献鲜花,不仅献鲜花,还向圣母献上最美丽的花朵,就是祈祷。问:在人类获救的历史中圣母扮演了甚么角色?天主教教义对这方面有什么教导?
她说:“修会生活让我无比喜欢,迈进这个门我就不想出去了,甚至家都不想回了。”这里虽然生活清苦,条件艰难,但她心中有爱,爱内无苦,虽苦亦甘。在每天的圣经学习中,她更加认识了天主的无限大爱。
我想在本届圣召节,向全体天主子民提出以下的主题:为教会共融服务的圣召,这为今天是非常切合的。去年我在每周三接见信友的机会上,开始连续探讨一个新的教理主题:基督与教会的关系。
而就我个人来说,在这个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我本想冷静下来,慢慢地品位本笃十六世教宗在这几年的点点滴滴,不曾想再发表什么观点,感想什么的。
耶稣立刻向他们说话,安慰他们说:「放心,是我;不要害怕」(玛十四27)。这句话应持续不断地陪伴我们的生命和圣召的历程。这就是我希望给你们的第二个关键词:鼓励。
双喜临门,我远在万里之外,客观原因,无法参与。
她说:“这两次难产躺在手术台上时,我都以为我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我对天主说:‘天主啊!
他对“天帝”痛悔说:“我的第一条大罪是,以前我祭祀天帝时,祭品不甚丰厚。第二条罪是我对民众征税过重。第三条罪是对百姓刑罚过分严厉。我愿意悔过自新。”
尼科利蒙席向梵蒂冈电台分享他15年的家庭牧灵经验说:「我在分居夫妻的团体内发现天主恩宠的杰作。我确实看到即使在人力似乎已经失败的情况中,圣神仍能雕塑出杰作。
我在罗马读礼仪学时,我们这些年轻的中国学生非常热衷于礼仪本地化的议题,常常做一些这方面的讨论,很有些大干一番的劲头,但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先不要谈礼仪本地化的问题,而应该先把罗马礼仪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