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梵二大公会议,教宗想到世界各地基督徒团体的诸多传统。这些传统塑造了民间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形式,并成为真正的祈祷。
接著,教宗提及耶稣公学团体的历史:公学的所在地曾是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罗耀拉的住所,他在那里撰写《会宪》,派遣首批耶稣会士到世界各地传教。教宗说:「你们是个苗圃,将世界带来罗马,并将罗马带给世界。」
事实上,在伯多禄和保禄殉道之后,罗马教会就被公认为整个天主教团体的首席团体,这一角色在第二世纪就已经被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嚼(致命圣依纳爵致罗马人书序言:Ed.Funk,I,252页)和里昂的圣依莱内(反异端书三
宗徒团体每天从天主的恩宠汲取新的生命,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生活,体验着那些在旷野中天主喂养的流浪的子民的生活。“今日用粮”的祈祷,展示出一种超越每日养育的范畴。
答:基督信徒团体该当感到更直接地参与促进和教育圣召的任务,不要被动,不要以为:“天主会考虑的,因为他会召叫人,或者有人会考虑的。”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劝导犹太人的教友团体时就曾这样说。当时这个团体正处于背信的危险之中(希10:25),因为一方面,他们为旧约丰富的法律和隆重的敬礼所迷惑,另一方面又遭受着同胞们的迫害(10:33)。
中午去到团体午餐,我请求院长为我们写些什么,他欣然写道:在基督内我们与全体中国基督徒联合,你们为耶稣圣死与复活所做的见证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
由此充分表明,基督信仰团体应认真反思在亚洲大陆的传教方式。
圣人的这种品德,一个团体中,也应该是如此。不可能都做领导;但可以起到领导的作用;不可能都是第一,但可以都是优秀的;红花和绿叶搭配结合完美了,才会更加美丽。
因为,“对话的态度是在团体内部做基督信徒的方式,正如对待其他信徒和善心人士一样”(《教会在非洲》宗座劝谕,65)。这种对话应该拓展到大公运动的领域,使全体领受了圣洗圣事的人们最终实现基督所教导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