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代表华沛致辞最后,教友代表华沛致辞,他说:“感谢神父对教友们信仰的照顾和关怀,以及对教会的付出。他们为了爱,舍弃小家,成就大家,为一切人成为了一切人,为拯救更多的人。
基督的门徒也当如此,他们“因接近穷人、弱小者、病患、服刑人、遭排斥和被遗忘者,以及没有食物和衣服的人”而被认出是基督徒(参阅:玛廿五31-36)。
但他自己却不信,也不相信圣诞节有提升其信仰的意义,更怀疑天主存在的真实。因此,他常常故意嘲笑他妻子的愚昧无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他的妻子仍然预备带领孩子们去教堂参加圣诞节的活动。
教宗比约十二世告诫我们:教会是人类社会的鼓舞来源,教友不但属于社会,也属于教会,教友领洗后外表看与常人没有分别,但内心则与无信仰的人有很大差别。我们的价值来自天主,我们有一分使命传播基督"爱"的福音。
它几乎超越了国度、肤色、民族、信仰,表达了一个人对于他人的谦虚、鼓励、尊重、礼貌、感恩的情愫;表现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人格、品格和修养;体现了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人就会从此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旦拿掉任何一项就会倍感痛苦。其实,起初连自己都不过是虚无和不存在,又有什么资格对这些把持不舍呢?我也曾想到,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必将会有面对生离死别的那一天。
心想惟有主耶稣对人的爱,才爱得那样彻底,爱到被钉在十字架上,肋旁被士兵用枪刺透,流完最后一滴鲜血。相反,总觉得我们的“爱”应该是温馨的、暖洋洋的、兴高采烈的,又如何会爱到受伤,爱到苦痛呢?
他告诫说,这种新文化赞成个人自由,但却使人对自己的身分、圣召和命运感到困惑。这些惶惑不安的人失去「能力支配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由此也失去指导社会的能力」。
《卢德传》是发生在民长末期的真实故事,当时的以色列子民生活在黑暗痛苦的罪恶之中(民21:25),由于人们当时不敬畏上主,以致社会混乱,道德败坏,常遭受外邦人的欺压,致使人们陷入黑暗绝望的痛苦之中,虽然人们也呼求上主的名
二、教友心目中的好司铎教宗于2006年5月25日访问波兰时曾说:信友们对司铎的期望只有一个,就是:期望他们做促使人与天主相遇的专家。信友们不要求司铎做经济、建筑或政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