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引起全世界关注的《通谕》谈到普世友爱、移民、社会正义、以道德为主导的新国际关系,以及团结互助并关注穷人需求的经济,这些议题得到积极的反应。
总主教接着说:“当基督信仰变成一种习俗,一种道德法规或社会性礼仪时,它很快便会失去生命力,今天的人也很快会对它不感兴趣,尤其对那些寻找疫情后的希望、在种族争斗后寻找真正公义,以及寻找更美好更安全的未来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主教解释说,“同道偕行”也是这次培训课程的氛围,演讲者依照教宗方济各的训导将之作为核心主题,学生们也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此提出具体问题,例如饥饿、暴力、社会不平等、移民、政治和卫生危机,以及在全世界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答:教会支持做出有关决定的道德权威,我们支持一切维护人和人性尊严的行动。至于大自然,我们必须重申,大自然是天主所造的,为了给人类运用。天主把大自然交给人类来开拓发展。
这也迎合大众需求、愿望,平安意愿迫在眉睫:社会矛盾频频棘手,交通事故屡屡发生,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家庭矛盾日渐突出,道德底线已经穿破,和谐、平安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奢望。
因此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教会的道德建筑也会像纸糊的古堡那样倒塌,失去福音的馨香。合乎福音的建议必须更为简单,由这项建议再得出道德结果。
溃败和健康是相对立的概念,健康的反面就是溃败,即道德丧失,行为失范。具体来说,社会溃败包括,平民溃败,权力溃败和知识分子溃败。
所以我们的道德生活,才是我们的真正价值。过好我们的道德生活,不一定要有高深的学问,为能明白事理,为能阅读圣书,有相应的学识,亦无憾矣。
教宗不仅是天主教会的领袖,也是世界的方济各,人们谈论着他,感慨他为世界的和平和道德的重建所作出的贡献,承认他日益成为世界的精神领袖。
司铎自己的生命也应是一个整全、健康的生命,即耶稣所说的“更丰盛的生命”,它包括司铎的身体、理性、感情、道德、宗教和灵性六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