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喜乐》劝谕指出:罪恶不单单使人受苦,又导致社会衰败,例如人类滥用大自然,自私蛮模地破坏,以致大地荒芜,以及社会和经济环境失衡。
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自私和内疚,另一方面,我们所说的宁静时间,需要我们调节内心的状况,这种调节有时很难做到。我们在这个国家抚养四个孩子时,我们的钱财很少。
哪个孩子学习不用功,她就剪个凿壁偷光来教育;哪个孩子不爱动脑筋,她就剪个司马光砸破缸来启发;哪个孩子自私,她就剪个孔融让梨来引导。
在《福音的喜乐》劝谕中,我试着描述缺乏爱的最明显记号:自私、精神懈怠、悲观主义、自我陶醉的诱惑、不断地自相残杀,以及让我们只关心表面,因而减少了传教热忱的世俗心态。[4]我们该怎麽做?
女友的纠缠也渐趋缓和,终于,她见我心意坚定,伤心地说:“你的天主既自私、又残忍,不惜一切代价地夺人所爱,我会一直等你。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魅力把你弄成这样!”
我们一天犯多少过失,自恋、自私、贪虚荣、嫉妒、疏忽、怠惰……我们怎么才能还清最后的一分钱呢?可怜我吧!尤其是你们,我的朋友们,可怜我吧!因为上主义怒的手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
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能容得下一颗自私的心了。
这种忧愁来自于自私的、贪图舒适的心;来自于病态地追求肤浅的享乐;来自于自我封闭(《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所以,人类极其需要从基督带来的救恩中汲取。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以一整章的篇幅来谈推动家庭发展、促进家庭尊严课题;他提到教宗保禄六世的«人类生命通谕»指示了如何保护夫妇的爱不陷入享乐和自私的危险
如物质的富裕和追求,从长远来说,是无法真正满足人的,缺乏上进、自私、缺乏爱心等。从自杀的原因和倾向来看:自杀的行为很少是个人独自决定的后果,这种决定多数是受到社会许多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