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
其次,今日世界,不论人文或自然科学,好像与宗教、伦理不能互通。在此情况下,教会实在需要教友以教会立场去做整合工作。最后,今日人口增多,神职人员比例减少,教友的使徒工作更见重要。
特别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以及“全球伦理”逐步形成之际,宗教对话交谈就愈显重要。
关于“合法防卫的假定也应在伦理神学中予以思考,但应作为最后的诉求。使用武器应是最后的诉求。合法防卫应以外交和调停的途径进行”。
开设的课程有:圣经、伦理、教会管理、宗教政策、圣乐、泰泽祈祷等课程。为使本次培训班办的有质有量,峨眉山市天主教会特别邀请了宜宾教区刘修女、乐山教区夹江堂区主任司铎文神父、东坡教会主任司铎周神父讲课。
在这道重要文件中,教宗说:“在成为基督信徒之初,既没有伦理道德上的决定,也没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是与一个事件、与一个人相会。
“节德是伦理的德行,它调节感性乐趣的吸引,并使人在运用世物时,保持平衡。节德确保意志对本能的自主能力,使人的欲望维持在合乎正理的范围之内。
这不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这体现的是最朴素的生命伦理观和最洞彻人性的价值观。“宽恕,是结束苦痛最美丽的句号。”这是施明德的由衷之言。
——十字路口上的耶稣于人性和神性的矛盾冲突里犹豫着、徘徊着、艰难的选择着……而这困惑的处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短暂而微渺的一生中,有多少俗世的物欲与道德伦理的教量,有多少难以割舍与无可奈何的纠挠
那所谓伦理道德上的相对主义,与其缔造和睦共荣的生活,反而激发分裂,否认人性尊严。殊不知真正宗教信仰所表达的原则和价值乃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