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又蒙天主启示,转往加利肋亚的纳匝肋,定居在那里。上述所发生的事,讲话的依旧是上主,但践行的仍然是若瑟,而若瑟的行事又是这具有关键性,以致他如果有半点差错的话,新的救恩史都可能因而改写。
弥撒结束时,教宗在圣家像前诵念一段祷文,他说:纳匝肋圣家,请赐予我们透彻的目光,好能认出天主圣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把我们的家庭变成小小的家庭教会,更新我们成圣的渴望,支持我们在工作、教育、聆听、相互理解和宽恕上所遇的有益劳苦
教宗沉痛地指出,一个人越是拥有权力和财富,他就越会成为这盲目的谎言者,甚至不愿看到在他家门前讨饭的可怜的拉匝禄。那个拉匝禄是藉着穷人为我们乞求皈依的基督形象。
我将你们托付於纳匝肋的玛利亚,一名与你们相似的少女,天主曾慈爱地垂顾她。愿纳匝肋的玛利亚牵着你们的手,带领你们走向全然慷慨回应『我在这里』的喜乐(参:路一38)。」
这正如《路加福音》记述的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这位富翁一生享尽奢华宴乐,却没有照顾大门前的那个穷人。教宗说:富翁知道那位穷人是谁,他知道的。因为他後来与亚巴郎说话时,就说了:‘父亲亚巴郎!
主日福音记述耶稣复活拉匝禄的奇迹,耶稣因祂这位朋友的死亡而流泪(若十一1-45)。然而,在痛苦奥迹中,耶稣没有被悲观主义所禁锢。
耶稣照亮了我们死亡的奥秘,祂在拉匝禄的墓前心神感伤,为这个朋友哭泣。祂又祈求生命的泉源天父,然後命拉匝禄走出坟墓(若十一23-27)。
耶稣带着十二位宗徒不断地向耶路撒冷迈进,逾越节前六天,耶稣来到伯达尼——当然要借宿在拉匝禄家里。
贪婪的司祭正是主耶稣所说的佣工(参若10:12-13),他不关心羊群,只顾自肥,只知喂养自己(参犹12),“那丧失的,他不去寻找;那迷途的,他不去搜索;那受伤的,他不去医治;那病弱的,他不去扶持”(匝11
纳匝肋圣家就是一个典范,这个家庭完全乐于接受天主的旨意。在这个家庭中,耶稣、玛利亚和若瑟都以各自且“和谐一致”的方式回应了天主的旨意,他们彼此帮助来发现这个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