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通谕》以一个光辉的典范来对这众多的阴影作出回应,那就是第二章提到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这第二章的标题是“街道上的外乡人”。
我们若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当众人的近人(参阅路10:25-37),我们便明白基督徒圣召的“核心”就是倣效耶稣基督,因为祂来是服事人,而不是为被服事。
除此之外,被教宗方济各称之为“卓越的灵性导师”的法国圣人圣方济各·撒肋爵(1567-1622):“最好的祈祷方式就是诵念玫瑰经。”五伤圣比约神父(1887-1968):“玫瑰经就是武器。”
(《依撒意亚先知书》11章6—9)“第七诫(天主十诫)要求尊重受造界的完整。动物、植物及无生物都是自然地导向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公益。宇宙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的使用,不能脱离道德的要求。
按照当时的情况,会堂长属于正统的犹太信仰,属于标准的犹太人;而主耶稣和祂的门徒们,是草根阶层,所以,常常遭到当时的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等的轻视和非难。
这种“遇到并跟随主耶稣”的方法,从宗徒们开始,一直被历代的圣人圣女们所使用,直到今天的德肋撒姆姆和每一位善良的基督徒们。以服侍主耶稣的心善待身边的人,就是善待天主圣父。
刘神父到达北堂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响应北京教区教友福传年的号召,在本堂罗春海神父的倾力支持下,成立了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
徐光启之后,中国人李天经和传教士罗雅各(JacquesRho,1590-1638)、汤若望(Jean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以及后来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
我们得时时准备好,就像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一样,关注我们所遇见的,去聆听、去了解和去帮助。
这就是圣依纳爵·罗耀拉所说的“对别人的言语加以善意的解释”。他用三句话阐述了一个如何以善神与所有人进行对话的完整解释。教宗方济各便正是以同样的对话艺术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