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格式跟随罗马教会所用的古老方式:司铎唱出邀请;全体跪下默祷;然后司铎以全体名义,唱出祷文。在圣周五,公祷(信友祷文)以隆重的方式,宽广的意向,配合这重要的时刻,为教会及世界重要和迫切的需要祈求。
在某些地方,为了更客观地审核这些教友们所处的实际情况,这些离婚而再婚的教友需要咨询有关的具有专业和谨慎精神的司铎。
清朝末年耶稣会司铎萧若瑟指出,利玛窦等人认为敬祖先,立木牌,是为表达敬孝思念的诚意,而不是为求保佑,不是把木牌当作祖先灵魂,所以可以容忍,可以原谅。这样是为国人大开进教之门,也是一番善意。
今年30岁的韩博神父的铎职经历和感悟为那些俗化的司铎们是一个提醒。一、蒙主恩召留学深造1987年,韩博出生于山西太原市一热心教友家庭,他有一个弟弟。父母事主虔诚,慷慨大方。
在那军阀混战、土匪侵袭的年代,米干曾在不同堂区和教理培训学校工作,熟练掌握了汉语,且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不但注重本地圣召的培养,而且很热衷福音本地化的推动。
东正教的圣祭礼仪大部分是用古老的希腊文来举行,而且在成圣体时,他们的司铎们都在‘Iconostasis’后面,就是在他们教堂里的分隔站位和祭台像屏风一样的的帐幕(东正教的礼仪全部都是用站的,所以他们没有跪凳
逢年过节教友集中回家的时候,针对打工者的生活,为他们举办专场的培训班,及再培训和帮扶计划,在细节上给予他们关怀,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2012年3月至10月,仅8个月时间,举办了4次大型的培训学习,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历年来整个教区都没有过的,参加人数每次都有二三百人之多,最多的一次竟达600多人,食宿统一安排。
(罗13:8-10)我认识苏敏是在2011年春堂区举办圣经培训期间,那时她作为一名义工团员维护学习班秩序,课间带领教友跳手语舞等。
初期教会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成熟的神学,更没有什么牧灵神学、讲道技巧之类的培训,在那样的大环境之下,即使是宗徒们也讲不出系统的神学与教理来,更何况普通教友之间的互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