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73到1675的两年间,吾主耶稣数次显现给玛加利大,告诉她人类应当恭敬他的圣心,赔补世人不肯以爱还爱,对待圣心的冷酷无情。
天主子今天也如此向我们显示祂自己:祂作为天主给予人类的礼物,在黑夜与沉睡中降临。然而,今天我们仍看到,人更喜欢黑夜,因为人知道光明会揭露一切令人羞愧或刺痛良心的行为和思想。
贾尼神父勉励众人觉察到,「主耶稣死而复活的面容使我们人类得以恢复原貌,即使人类在生活辛劳或是罪恶中支离破碎,也得到复原」。这是慈悲面容的肖像。本笃会院长说:「让我们接受上主的注视。
圣洗圣事是他在我们与他之间建立起的一座桥梁,是一条把我们导向他的通道;是我们生命中的天主的彩虹,是天主对人类的伟大承诺,是希望之门,同时也是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引导人类本着积极与喜乐的心情,走其信仰的旅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天主给予人类在世生存的智慧和方向,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教条和绳索。很多人误解了天主对人类的爱,就像儿女常常误解父母一样。
教宗说:“面对必然结局的恐惧,尤其是在企图抹煞人类死亡的现实和经验的文化中,四旬期的礼仪一方面提醒我们死亡这个现实,邀请我们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也推动我们迎接基督信仰对死亡的新观点。”
他们开始懂得,死亡时刻威胁着每个人,人类唯一合乎理性的做法,就是在团结和友爱中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他们也开始懂得,疾病不应该把人分开,恰恰相反,它应该为人类相爱提供机会。
教宗在弥撒中为欧洲的良知呼吁说:不可能向天主敬礼却不保护作为天主子女的人类,也不可能服务人类却不问谁是他们的父亲,并答复有关他的问题。
本来天主赋予人类一个极良好的生存环境,但人类却因着私欲私利,随心所欲地进行破坏,肆意违反生态规律,这种人为破坏的危害、恶果已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剧烈。
他说:“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汇聚,宗教是人类放置灵魂的地方,艺术是人们解说美好事物的阐释。”岳先生指出,人的生活分三层,第一层是衣食住行,第二层是有品位的艺术生活,第三层则是纯精神的享受,即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