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常常教育孩子,不管情况多么惨淡无望,它始终是暂时的。所有困难的最终过去都证明了这一点,甚至那些由于恃强欺弱的行为而导致的问题。恃强欺弱是一个可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教宗继续以《天主经》为题的要理讲授,当天讲解了愿祢的国来临。教宗说,信徒在祈求愿祢的名受显扬之后,渴望天国早日来临。这些话肯定不是威胁,而是喜乐的宣讲,一条喜悦的讯息。
(EWTN/信德网讯)一位7岁的意大利女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一周的星期三在圣伯多禄广场教宗例行的公开召见中,她得到一个机会,给她的朋友——教宗本笃十六世一个拥抱。
并不是说克己、守斋、补赎等是多余的事,而是说这一切都不是四旬期的重点,也不是四旬期的目的。简单来说,整个四旬期的精神在于皈依和更新。
偶然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一篇震撼的短文,作者戴永夏以简练的笔墨叙述了北宋年间一件感人至深的事。原文如下:北宋时,济南人刘庭式幼时家贫,与邻居穷老汉的长女定下婚约。
(梵蒂冈新闻网)我们是否能秉持以人为本、而非金钱至上的理念,来重新思索我们的经济-金融体系?
诺克圣母朝圣地(梵蒂冈新闻网)“你们是传教的民族。要牢牢记住,有好多司铎为成为福传者离开了他们的土地。我们也不能忘记移民到许多其它地方的众多平信徒,他们依然保持着他们对诺克圣母的虔诚敬礼”。
“信德”2015年2月15日刊登的一位老主教的忏悔一文,我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感受颇深,启迪多多:它无疑对那些深陷世俗不良风气的教区及神长敲响了一记警钟,吹拂起一股节俭质朴的正气清风。
然而,基督徒应当始终以谦逊和温良的态度,寻找聆听与修和的道路,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 有一种民族智慧说:宁死不屈。基督徒智慧则提倡:屈而不折。这是理解生命的两种方式。
非常感谢您对莱钢的关心。主教说:这个是我应该的本分,没什么值得感谢的。通话结束后,我禁不住思考,我实在想不到我的一篇普通的新闻稿件会引起主教的重视,而过段时间后的一个事情更让我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