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不禁想到了一次圣诞瞻礼的经历。
1991年12月21日,韩主教带着对天主、对教区、对教友们的深爱安息主怀,他在遗书中写到:我死后,我仍把我的心留在教区内。葬礼按天主公教的礼仪举行,外表要很简单、很朴素。
毓芹和我是读初二时在圣母无染原罪瞻礼领洗的,这时,守达已是“老”教友了。他很热心,常常辅祭,大礼弥撒时,给主教抱权杖的总是他;功课也好,特别是语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当地的教友对这些神父的坟墓也特别敬重,每年追思已亡瞻礼都要到坟墓上去祈祷,每年春节,先去为他们拜年,每遇天旱季节,到墓地去求雨……。由上述推知,是顾德尔神父在维西拉开了传播福音的序幕。
旅游旺季时,除了几个大瞻礼外,教友们一般不怎么来山庄里的若瑟堂。但到了旅游淡季时,教友们就有空来这过信仰生活了。
因着爱主、爱人的意志,神父很快就开始了新生活。不气馁,改变堂区的现状是首要,他开始联系会长、教友,走访了解情况,在不长的时间里,并通过神父的努力完善了部分堂口教产,并每年办两次学习班。
幼年时,曦的家乡有一座小教堂,每逢主日及瞻礼总有神父前去做弥撒送圣体。曦的父母主动负责看管、修补堂区房屋、清扫卫生,接待神父及外地教友等等,年复一年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为表达对教区不满,主日及瞻礼日她们身着会衣,在教堂内外散发传单,甚至有两次在弥撒圣祭当中大声叫喊阻挠圣祭的正常举行,对主教、神父进行诽谤、污蔑,试问哪一个基督徒会在圣堂中、弥撒圣祭中做出这样的行为,非但如此还在天主教在线的网络媒体上对主教
青年时的圣斯德望,到英格兰和法国深造后,返回英国故乡的途中,在慕洛默隐修院借宿,见众人勤操苦行,一心敬主,不为俗务分心,就决心加入这个灵修队伍。
苏乐康神父与爱徒吴彰义神父在朝圣路上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苏乐康神父在修会长期担任领导的职务,时常穿梭于世界各地。所以我们很难想像他在晚年忍受疾病侵袭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