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贫与克己(斋戒),关心爱护受伤的人(施舍),像孩子一般与天父对话(祈祷),使我们在生活上体现出真诚的信德、活泼的望德和有具体行动的爱德。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东西问智库”学术顾问张西平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访时谈道,从晚清到今天,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中国人也应有更大的胸怀、以更平和的态度看待世界,要像徐光启那样,抱持开放、
遇到了主耶稣,我们的心就会满足了,就充满了喜乐,就会像圣母玛利亚和历代的门徒一样,在生活中满盈希望的歌声。
现在的人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当时是实行计划经济,只认票证不认钱,我们相处得像祖孙俩。平时他人送我水果之类的,我就与她分享,她节日做素斋送给我吃。
在我就职典礼的弥撒讲道中,我有说:「整个教会与在她内的所有牧人,应该像基督一样地,引领子民走出旷野,到有生命的那些地方,朝着与天主子的友谊而去,走向赐予我们生命、更丰富的生命的那一位。
在基督内,任何一个人都如同天主的儿女般的蒙受接纳,并如同天主的子女、弟兄姊妹般地被爱,而不是像一个陌生人,更不是一个竞争对手,也不是一个敌人。
(依49:15-16)仁慈的天父,像慈母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信赖祂的人,赐他们平安、自由、健康、安息、吃穿等一切所需。爱与看顾则是天主永恒不变的旋律。有则小故事:有一个人背着很重的包袱行路,步履维艰。
首先,这里的修女们服务态度非常好,特别有爱心和耐心,而且方方面面照顾得特别周到,她们像家人一样对待我们,我也拿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其次是环境好,这里院大、树多、空气新鲜。
你们要我去砸圣母像,你们可以去砸你们自己的母亲吗?你们不要说是打断我的双手,就是砍掉我的头,我也不会去砸我们的母亲——圣母像的!
于16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化(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天主教中分化出了基督新教,包含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日后又从这些支派中再次分化出许多小的独立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