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位与方立天先生有交往的著名学者和佛道法师深情回顾与其交往的友谊,研讨其学术遗产,感恩他对后学的带领和同事的支持,尤其他生前在宗教学研究遇到困难时的执着和支持;缅怀其与佛道教的因缘及对佛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兰贝斯宫 兰贝斯宫开展着「紧凑的筹备工作」,以迎接坎特伯雷总主教为青年基督徒创立的新团体──圣安瑟莫团体的来临。
来自周至教区的25位神父20位修女和各地的2000多名教友集会双庙天主堂,怀着对刘神父的无限怀念和感恩之情,一起为这位教会元勋念经祈祷奉献弥撒行安所礼。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宗座代牧比泽蒂(PaoloBizzeti)主教哽咽地对本新闻网说:“手机逐渐没电,但我们正在持续联系。”“这里有数以百计的罹难者,但是在震中,他们说有数千人丧生。
澳大利亚代表菲利帕(Philippa)是81岁的老奶奶,共有四名孙子。青年代表是谁?
古往今来,中国有不少业绩颇丰的伟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未信奉天主教,可是,他们非常认同基督精神,并大为尊崇、赞佩甚而提倡基督精神,比如鲁迅、巴金、萧乾……而苏雪林女士在其自传体小说《棘心》中如此表白:“佛氏虽号慈悲
(摘自《海外文摘》第8期)这使我想起了利玛窦的一个故事,明万历廿七年(1599年)南京城中有个笃信佛教的学者李汝祯,官居南京大理寺卿,他对利玛窦提倡“补儒易佛”之说,颇不以为然,想有意折服之。
我常驻足凝视、侧耳倾听、临风怀想花园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而那些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的植物,正对着我诉说人类“远离天主的苦恼”:人的罪性如林中蔓泽兰难以除尽;肉体上的享乐,如昙花般短暂一现;世人对名、利、
联合敬礼两颗圣心,首先是在17世纪由圣若望·欧德创始的,他组织研究了与这些敬礼有关的圣经、神学和宗教礼仪的来源,并得到教会的认可,这个来源又与之前不久圣女玛加利大的神视有关。
酷夏,我们到访铜山县大许家天主堂“天佑之家”安老院。很不凑巧本堂戴神父去国外学习了,理院周维秀修女接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