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的欲望人皆有之,但有时命运无法逆转,女孩知道自己的器官可以救助其他人,所以她己所欲者施予人,让其他遭遇病痛的生命有机会存活下去。而这正是耶稣所教导的: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惟有朋友才会伸出友谊之手安慰你、支持你、帮助你;在我们遭遇彷徨的时候,惟有朋友帮你长知识、长经验、长力量;在我们遭际痛苦的时候,惟有朋友陪伴你、关爱你、挽救你。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工作、生活的困扰,以及生离死别等。这些负性事件,严重冲击着人们的心理。人们每时每刻还要承受着心理、生理、社会的刺激。这些刺激,破坏着人们心理健康的平衡。
当他遭遇困难时说:“难道我们只能从天主那里领受恩惠,就不能接受灾难吗?”是的,几时我们能够像约伯那样正义地看事情,就会怀有感恩的心,就会明辨是非。为此圣保禄劝导我们:“要事事感谢。”
人生在世,会有不同的遭遇与环境,有顺有逆,有起有落。老人的盼望和期待是什么呢?我们要像西默盎一样,把希望寄托在主耶稣身上,必会得到人生的真正满足。
这可能是因为当这些人需要天主显现出他的爱时,天主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想法而行,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基督徒没有把天主的爱在生活中彰显出来,还可能是因为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从未听过任何关于天主的信息。
因为自从我们与他们绝交後就遭遇了许多患难。我们去找他们吧!其实大家都一样。教宗在解释这篇读经时用了三个词:世俗、背教和迫害。教宗说:世俗指的是做世界所做的事,这就像在说:让我们拍卖自己的身份证吧!
帮助过遭遇天灾人祸的乡邻同事吗?我们或许会慰问几句以示关心的话,至于实际的钱物救助有多少呢?如果我们怕自己受苦受累受麻烦,深怕自己承担困难,就只能对身处困境的兄弟姊妹说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
教宗说:我们也想想,当我们遭遇困境、陷入罪恶的处境时,耶稣是怎样伸手把我们从路边拉回来,赐予我们救恩的。通过这些举动,耶稣要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好的宣讲要求我们把那些受排斥的人放置於我们道路的中央。
因此在全球各处都得到了积极和热烈的响应,同时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与变化,引起了更多基督徒对弱势群体,对遭遇意外灾难与伤害以及陷入软弱失误者的关注、悲悯和实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