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忆桦与寄养家庭不能免俗,在出发前先在海边度假,等待跨年,元旦日再从南大河州到圣保罗参加欢送会,让圣保罗侨教中心、博爱服务团的阿公阿妈们,以送金孙的欣喜心情欢送他回台。
朱:我于1924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教友家庭,震旦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任教一年后于1947年9月入耶稣圣心会(该修会创办于法国,总部在罗马,修会的宗旨是:为天主的光荣奉献一切),1949年4月29日离开上海到日本
中学毕业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我这天性好学的孩子不能得到施展。正当我想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李忠源神父要我去学医。当他问:“你有守贞的志愿吗?凡去那学习的姐姐都拥有这个志向。”还有这个条件?
为了后代子孙的美好前程;为了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为了使恩主赋予人的能力得以正确发挥,我们不得不勇敢地担负起培养后代爱主、爱人、爱国家、爱社会的责任。
我确信还有很多家庭在自己家里摆设圣诞马槽,延续这一美好传统。这个传统可追溯至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它使天主降生成人的奥迹始终活跃在我们的心中。崇敬耶稣圣婴的传统非常流行。
我们也常常在反思从前的不足,所以今年真是有所不同了,刚来牛坊一年多的刘神父先了解每个家庭的条件和情况,最后神父发现当地的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可以,很多人并不是缺一袋米或缺一袋面…&hellip
今天我们教友家庭都有十字架挂在墙上、设在屋上、放在桌上、佩在身上;我们诵经祈祷时都不忘把十字架放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教堂顶上都高高耸立着十字架。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基督徒在信仰上是永远不可能与十字架分离的。
几十年来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我每月30元的低保钱连吃药都不够,家庭面临崩溃的边缘。现在除了病痛,我的精神压力也特别大。
据罗光义阿姨的女儿余丽蓉女士介绍,罗阿姨1927年出生在四川西昌的一个教友家庭,她的父母是当地最早的一批教友,她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信仰培育。
黎修女八月三十日对本报说,菲佣对香港经济和社会贡献良多,她期望社会舆论不会淡忘她们的困境:「菲律宾以输出劳动力支持经济,许多人要离开家庭到外地工作,甚至令菲国流失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