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以工作维持自己的生计,并不接受任何馈赠或捐献。同样,若一位弟兄继承一些家庭遗产﹐团体会把它分施给穷人。泰泽每天生活的中心,就是三次共融祈祷。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的是这样的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近年来通过教区多次福传大会的推动,各堂口对学圣经更加重视,首先是抓骨干队伍,以堂管组成员为主,与各圣经小组长一起,每星期学习一次、讨论主日圣经,对圣经中不懂的地方,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教友学习
说到这里,你也许说:“一听这个地名,和这个地形,就够悚人得了,还有什么朝圣之旅呢?”你可能还要引用圣经:“纳匝肋还可能有什么好事吗?”(若1:16)那我也告诉你:到石东沟朝圣的教友“你们来看看吧!”
把自己的教外朋友请到教堂来在奉献礼仪时,伴着“主,我献上生命给你”的动听歌曲,参礼的青年教友和慕道者们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唱着、跳着,让人觉得这种场面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教友参与弥撒的互动感。
发现本来是倾心相诉的主内弟兄们姐妹,却为了钱彼此反目,合作也以失败告终,彼此的关系也疏远了。对此他挺想不通,觉得当初的想法是高尚的,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个人是为教会呀,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比方说,我们说公元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三日上午十时三十五分,这到底是如何算出来的,究竟以哪一个时间为基准?恐怕很少人想过。我也弄不清楚,我只知道那位教宗精确地确定了时间的基准,以后的公历就沿用了这种历法。
玛窦在这篇信息中描述了最后审判时的情景,主耶稣以六类急需帮助者(饥饿者、口渴者、作客者、赤身露体者、患病者及在监者)来代表人类所有的困境及痛苦,并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因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态度行为所带来的震惊结果
庞乐培神父引述内地年轻人对耶稣的称呼‘稣哥’,反映他们对自己与耶稣、与人及团体有一份亲近的关系,这亦反映内地神父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主持人反应快,称呼庞神父为‘庞哥’,随即引来哄堂大笑,接着的讨论,主持以哥称呼讲者
弥撒第一篇读经讲述《出谷纪》所记载的以色列子民遵照梅瑟法律的规定,举行巴斯卦祭礼,以纪念天主亲自带领他们走出埃及地,脱离埃及人的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