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蒙召与祂合作,首先便是以感恩圣祭作为我们生命的核心,因它是「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教会》宪章,11)。
[摘要]吴渔山墓地及其墓碑不仅是其在世见证,更是其信仰历程的体现。康熙五十七年(1718)吴渔山以八十七岁的高龄病逝于上海,葬于大南门外陆家浜南岸圣墓堂。
我刚从罗马参加完第十三届世界主教代表会议返港,每次记者或朋友问及我对这次会议的感受时,我採用「美妙的」、「困难的」及「可能的」这三个形容词来描述我的感受。为甚么是「美妙的」?
教宗讲解了主日福音中撒种的比喻,勉励信众努力把自己的心开垦为一块良田,让落入心中的圣言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耶稣在讲道时常常使用一种简单的语言,甚至为了便於大众理解而借用一些取自日常生活的比喻。
圣堂是天主的圣殿,教会的家,是教友们恭敬天主的地方。无论实地还是图片,我看到过许多圣堂,所花经费,多则千百万,少则也有几十万,当然也有花几万元建造的小型简朴的圣堂。
十天与郑主教生活起居在一处,我对郑主教的认识加深了很多,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郑主教是一位坐过水牢的主教。主教自己很少谈起沧桑往事,尤其他与另外三位神父一起曾为信仰而坐水牢的故事。
教宗也论及移民危机,并指出以明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最后教宗谈到教会成员性侵未成年人的严重丑闻。
斯泰拉枢机返回梵蒂冈後,向本台见证古巴对教宗访问的期待之情。他表示,「古巴非常期待教宗的到访,好奇访问行程的细节,诸如教宗将从何处入境、何处出境等」。
弘田修女首先讲述亚洲教会对妇女议题的关注。她说:“此前我参加了亚洲主教团协会的会议。该会议举行的方式很符合同道偕行的精神,但它不是世界主教会议进程的一个阶段。
那年我刚初中毕业,我就跟父母闹着要去修道,父母没辙,只好忍痛满足了我的愿望。初来之时,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不谙世事的“傻”小子。那是我第一次离开从小生活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