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仪中,柳神父束上腰躬身为12位教友脱去袜子,慢慢清洗双脚、缓缓擦拭水滴、深深亲吻足背,效法耶稣在最后晚餐中为宗徒洗脚的爱的举动,以行动体现基督徒相亲相爱、彼此服待的精神,让教友们再一次体会天主对我们的关爱和救赎
因此,正如我们所听到的,圣徒保禄建议基督徒立即正视这个问题,尝试和解:“不可让太阳在你们含怒时西落”(弗4:26)。重要的是一切都要在太阳下山之前立即消散。
然而,方济各却别出心裁地建议我们,在这两个比喻中挖掘我们自己的慈悲肖像,意即将基督徒的天国行动表达成为因应今日世界对于慈悲的匮乏,而奉献我们感同身受的实际行动(M.V.,9,17)慈悲是天主在上世纪中赐给教会的一项特别的恩赐
天主教悉尼总教区主教公署致全体基督徒牧函一男一女的婚姻是爱情与生命的盟约基督内的的亲爱弟兄姊妹们:天主教会维护男女因彼此相爱而终身结合的婚姻是美善的。在教会内,婚姻生活是圣事内的恩宠。
基督徒就是能从闪耀着复活的希望中,来看这可怕的十字架苦刑的人。四位圣史写福音时心中所看到的,比他们在耶稣实际受难的时候所看到的多,这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构成了圣经的默感。圣经的默感是来自圣神。
利玛窦也教给首批中国基督徒十诫、信经和最常用的经文。1617年,庞迪我神父写了一本《耶稣受难始末》,从其文笔看很可能是他与李之藻合作写成。
很多基督徒,当他们离乡背井,走进一个陌生的国度,面对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间一久,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少家乡传统遗忘了,然而有一个最珍贵的瑰宝他们永远也不能遗忘和改变,那就是扎根于生命中的信仰。
基督徒历来都以不同方式的热心敬礼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感情。这些热心敬礼环绕着教会的圣事生活,包括敬礼圣髑、拜访圣堂、朝圣、各式敬礼游行、拜苦路、念玫瑰经及佩戴圣牌等(cf.教理1674)。
主持人说:作为一对圣事夫妻,基督徒要活出圣事的标记。我记下这句话,希望能努力生活出来。
我出生在一个非基督徒家庭,又是一个十分贫寒的家。那时是解放前,我家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到了上学的年龄,我的两个哥哥都上不起学。一天,经一位邻人指点,说城内有一教会学校,穷人孩子可免费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