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若有轻便装或电子版等不同类型《圣经》,更能吸引青年阅读。他计划与国内的一些地区合作,举办圣经培育活动,让两地青年教友一起参加。
他们的声明断言,“现时最迫切的是将《圣经》交回人们手中”,鼓励他们阅读,将圣言与生活及处境融合,从而培育出真正的圣经灵修。
(杨寿桃/作者选自《新闻阅读》2006年第12期)
当我向他讨教怎样才能写出博厚精深的福传文章时,杨老师说:功夫在平时,要多阅读,多搜集,多记录。打个比方,教别人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学问。
—————延伸阅读—————讣告:深爱中国的奥地利耶稣会士米理朋神父P.RobertMiribungSJ蒙召谨以这组照片纪念这位忠诚的修会会士,并继续以祈祷纪念这位深爱中国的国际友人。
所以,大部分地方的教友对信仰的认识、提高,基本上都是通过阅读圣经、圣书和教会报刊所达到的。这是在农村堂区的情况。
这几天在阅读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而儿孙满堂的王桂菊老人却把晚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会,她的善行、爱心、热心赢得了神长教友们的尊重,她的榜样也直接影响了她的儿女们,克谦克孝,热诚事主,今年,大儿子耿荣辉给她200元钱,让她索阅10份“信德”赠送给教友阅读
这样既有利于我们诵念,也有利于让教外人阅读,而且,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经文还不宜过长,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再就是,利用教友聚会的时间(如主日)给他们进行反复培训,达到人人会念、人人熟练的程度。
在和教外参观的朋友久谈之后才送给他们宣传材料,以免他们无心阅读而造成轻视和浪费。临别时李老还告诉我他为圣山撰写的对联:旅游地朝圣地风光秀丽;圣母山求恩山恩宠满溢。闭目细想,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