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本源就是天主,“除了天主一个外,没有谁是善的”(路18:19)。人生的价值,就是来自天主的生命;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善度生命而完成自己的责任。人在平安顺利时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天主圣三是爱的本源,本性上是不可分割的,但对罪人的慈爱促使天父割爱,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世界,竟然任由处置。有人接受并相信圣子,但也有人反对、迫害祂,甚至杀死祂。
二、天主的慈悲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大家都知道,作为圣道本根本源的天父,虽然具有位格,但是对我们来说,祂仍然是无形无像的,不可仰观,不可触摸的。既然这样,我们如何去感受祂的慈悲仁爱呢?
人们越来越渴望了解生命的本源与终极问题,越来越期待寻找真正的精神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希望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寻一份属于心灵的慰藉与支撑。
而自由意志的提出,也就开辟了接纳性恶这一内在本源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以外在手段去禁止自由意志的任何可能,这样,人也就可以把一切善恶都归之于不可控的自由意志,并且由此完成华丽转身,探索出由恶向善、在恶中锻炼出善的人性拯救之道
(一),共同的起点:对宇宙秩序与终极本源的追问。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其最深层的驱动力之一,便是人类对“存在”本身的惊奇与困惑。“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
此外,圣经在以文字记载以前,是以口相传,并因着一个民族的信德,保持活泼;这民族在众多民族之中,承认它是他们的历史,也是他们身分的本源。对圣经的信德,奠基于生活的圣言,而非经书本身。
痛苦迫使人回归本源。孟子也曾说过所有中国中学生都能背诵的: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会以为自己就是自己的本源,而且是自己本身、自己的生命和社会的创造者。我们感到自满自足,不但想要找到天主的替代者,更想完全不需要天主。
利玛窦神父勇敢地承担起洞开中国大门,以求福音早日进入中华大地,并以直接面对历史真理的胸怀,去细心探讨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中关于上帝和天主这一概念的本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