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三年4月5日(1843)入上海松江佘山张朴桥天主教修道院,学习中文、法文、拉丁文、哲学、神学等课程,洗名伯多禄,字斐默。
衡水教区青草河墓地于2008年11月至年底修茸一新,每一位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及大姑的墓前都立了墓碑,对墓地重新进行了规划,平整了土地、栽种了树木、修建了院墙及守墓门房墓地,并计划近期对墓地进一步修整美化
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是存放在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的安德烈主教的墓碑。但也感谢仁慈的天主,让泉州教会变成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教会。在天主的眷顾下,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弟兄姐妹们组成现在新兴的泉州教会。
南台堂区FIRE团体为已故主教、神父、修女敬献了鲜花,黄白相间的菊花摆放在墓碑两侧。方主教主持了拜安所仪式。
他的朋友和患者一起为他想办法凑了一笔钱,埋葬了这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但实在无钱购买一块墓碑了,这意味着威廉医生的墓穴将没有任何标志。
这场「拉丁文弥撒」音乐会于四月廿六日在圣若瑟修院圣堂内举行,由在澳门工作及生活的作曲家奥莱利奥.波尔菲利(AurelioPorfiri)作指挥,其中的大部分音乐也是由他创作的。
为教会提供按照直到1962年生效的教会礼仪举行拉丁文弥撒的一些准则,是圣座天主的教会委员会昨天5月13日公布普世教会训令(IstruzioneUniversaeEcclesiae)的根本原因,这项训令旨在落实教宗本笃十六世
教宗在劝谕中表示,在国际性的礼仪庆典中,除了读经、讲道和信友祷词外,最好使用拉丁文,因为拉丁文最能表现教会的普世性与合一性。
一座座墓碑上的日期在无声的告诉后人教会的历史,讲述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这座墓园安葬着在二战期间的法国军人,墓碑整齐划一,每个都铭刻着「为法国捐躯」的字样。墓园大门写着:「法国军人公墓——1943年至1944年意大利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