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伸入社会伤痕的信仰教宗指出,我们不需要自我封闭的宗教情愫,它在举目望天时一点也不关心尘世所发生的事。相反地,我们的信仰应当扎根于那位降生成人的天主,祂进入历史,医治破碎的心。
这次禧年的主题是“希望的朝圣者”,因为“望德不使人蒙羞”(罗5:5)。我们要记得人人都只是过客;没有人能够永远地活在这世上。
"(若望福音13:17)当我们跪下来为他人洗脚时,我们并未低人一等,反而达到了人性最崇高的境界:效法那一位本是主却成为仆人的基督。仆人之道最终是一条转化之路。
那是2000年,圣若望保禄二世宣布的大禧年,基督信仰正以其脆弱的力量进入新的千禧年。
这可能也是《若望福音》第四章中提到的撒玛黎雅妇人的经历(参4:5-26)。她没想到中午会在井边发现一个男人;事实上,她根本就不希望见到人。事实上,她在一个罕见的时刻去井里打水,那时天气最热。
灯下翻阅圣经,目光落在《若望福音》第十六章,那一句熟悉却总让人百感交集的话再次浮现:“只有片时,你们就看不见我了;再过片时,你们又要看见我。”
不可置疑,教宗若望十二世于1318年和1327年推荐人们念三钟经并赐予大赦在欧洲有效地推广了这个祈祷。十五世纪中期教宗佳里斯都三世描述了人们每天都会在中午敲钟念三遍圣母经。
初期意大利耶稣会士在中国的福传及其困境前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2001年在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关于利玛窦进京四百周年纪念的开幕词上,对利玛窦做了一个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作为先驱者,利玛窦是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枢纽
在当今时代,如此年轻的一群人能够把信仰看得如此之重,实属可贵。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在了解这群青年人之前,我们先了解足福堂的创始人王建军。
道士挥毫落笔,写完就送给他,只见纸上写道:“飘风暴雨可思惟,鹤望巢门敛翅飞,吾道之宗正可依,万物之先数在兹,不能行此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