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们犯了什么过错,天主已经宽容了你们……”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以为等来的声音会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
上主向世界派遣了一个独特的人——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将军,尽管这些人也很重要,但祂差遣的是一个救主,拥有宽恕的力量……我们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天使的信息和通过我们的主而来的爱找到空间。”
“父啊,宽恕他们吧,他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父啊,我把我交付给你了!”耶稣伤感激动地高喊。就在他闭上眼睛最后的时刻,含泪的阴云,被霹雳的雷电震裂,如注的雨水倾洗着木然干渴的大地。
若你能开始这样想,把参与弥撒当作自己与天主和教友们一次特别的联络机会,那会怎样呢?若你能把思想集中在堂区你喜欢的一面,而不是不喜欢的一面,那会怎样呢?若你把弥撒放在生活中的优先位置,那又会怎样呢?
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后人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的吉亨之象。把天主与人的关系类比为牧人与羊群,这是圣经上用得较多的比喻。
耶稣就是在这个多神宗教的背景下,向与他朝夕相处的门徒们提出了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人子是谁?宗徒之长西满伯多禄郑重地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耶稣说“必须”,是为在一件似乎与天主格格不入的事———即在无辜者的受苦上分辨他父亲的旨意。 在耶稣之前,和他一样是天主仆人的先知们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也被毁谤,被抛弃。
她不忍我这不孝之子就此丧亡,便伸出她那慈悲大能的手,挡住了无情石块的袭击,使我安然无恙。日后又召我进入修会,我有何理由不去知恩报爱呢?上主赐我宏恩,我将何以为报?
向他人的开放应从家庭,那学习爱和慈悲的学校做起,藉着关心老人、穷人、孤儿寡妇表达出来。教宗结论说,殉道者的见证表明,那带来喜乐及持久和平的,不是世俗享乐或尘世权力,而是对天主的忠贞及正直廉洁的生活。
天主自谦自卑,下到我们的黑暗深处,把祂的慈悲赐予我们。在耶稣的苦难中,我们也听到被杀害的隐修士们的呼求。他们看到了人间的残忍,祈求天主让他们放下屠刀,也让我们不以暴易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