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堂区有很多老人是家中唯一的教友,其子女大多信奉外教。所以当教友去世时,其外教子女常为父母的身后事感到迷惑。
离她们家不远的地方有座圣母山,常有人去那里朝圣,同时也有一些乞丐来求得人们的一份怜悯,其中有老人也有孩子。
教区公署神长们每日6点晚餐,晚餐后,天还亮,史神父在前,贾牧在后,同时,贾牧左手搭在史铎的右肩上,右手握着拐杖,两位老人一前一后,慢慢地从餐厅走出,坐到廊道的长凳上,拿出念珠,开始大声诵念玫瑰经。
农村留下的是老人,他们更需要被肯定——身份,被接纳陪伴和鼓励——团体,认识新的朋友而消除孤单——朋友。
旅行中祈祷此次东北之行,多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最大的已82岁高龄,他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出来走走,个个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一路上不住地交谈着,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六十五岁以上老人的数目在快速地增长(在美国,每天有一万人跨过六十五岁这个门槛),研究结果预示,几乎每一位中年人都要在未来二十五年内照料另外某个人。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要给予需要照料的人。
(《手册》78节)司铎们可以在此类会议中分享各自的牧灵经验、牧灵生活、共商教理讲授、慕道班讲授、婚姻家庭、青年牧灵、老人抚慰等问题。这种实践会不断提升司铎的牧灵工作水平,从而达致牧灵的培育。
现在奉献于主的多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当然也不太明白老人的一些严格要求。社会发达了,可是也带来另一种束缚,让人常常不能自拨。比如手机带来了好多方便,也带来了不自由。
在此情形下,在各地方教会的不同的女修会团体中,修女们或奔忙於一线的福传和牧灵的使徒工作,满足教内外信众的灵性饥渴和基本需要;或献身于慈善工作(照顾孤残,老人,开办诊所等),以彰显天主或再现基督慈善的面容
在此情形下,在各地方教会的不同的女修会团体中,修女们或奔忙於一线的福传和牧灵的使徒工作,满足教内外信众的灵性饥渴和基本需要;或献身于慈善工作(照顾孤残,老人,开办诊所等),以彰显天主或再现基督慈善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