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英国的邮船泰坦尼克号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并被冠之以“梦幻之船”、“永不沉没之船”等美名。
听了这事让我深感惭愧,因为十年前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的奇迹般的经历,天主也给我同样的恩宠,但我却没有像这个兄弟一样做出一点回报天主的行动,为主做见证。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耶稣谦卑自下,把自己作为奉献的羔羊,为我们每一个人做出了宽恕的榜样。宽恕是爱的条件和爱的基础,没有宽恕就没有爱。
进入五月份,我想起了我十岁时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每主日妈妈带我去教堂,参与弥撒、念经、做恭敬天主的事情。
那是1968年的初春,天气乍暖微寒。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
因此,教宗勉励信友们特别在将临期中实践天主爱的计划。 教宗首先提到将临期的意义说,将临期再次邀请我们在重重困难中重新肯定天主的临在,祂进入世界使自己成为有血肉的人,为圆满实现祂的爱的计划。
圣座促进基督信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科赫枢机为此致函大会表示,满足于表面却不深入探究双方关系的实况,不诚恳地承认各方的优点和限度,都对大公合一对话没有益处。他的信函在会议开幕式上被宣读出来。
教宗良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降福婴儿教宗良十四世于8月6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继续进行以“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为主题的禧年系列要理讲授。
任何失去亲人的人都知道,从现代文化中可见生者与死亡有着不寻常的关系。大多数人对死亡这个话题都很敏感,对健康的人谈论“死亡”的话题令人感觉有些奇怪。讽刺的是,如果我们多想想死亡,我们会过得更好。
我不是一个医护工作者,但我深知关怀的重要性。在我年少的时候,我曾经考虑过医护和关怀。但在我的眼里,并没有出现过白衣天使手持蜡烛走向光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