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玛窦和路加关于耶稣童年的福音叙述中,从“耶稣在童贞女的胎中受孕”到祂“由玛利亚所生”,都表明在耶稣身上完成了先知们的预言,以及若瑟的“法定父亲身份”,将天主圣子放在达味王朝的“树干”上。
甚至现代的人们也能察觉到,有聆听耶稣的需要--祂邀请我们相信祂,并从活水的泉源汲取,像那撒玛黎雅妇女一样,走向水井去(参若四14)。
在论述几个关於慈悲的比喻後,今天我们谈耶稣的第一个奇迹,圣史若望称奇迹为神迹,因为耶稣这样做不是为了引人惊叹,而是为了揭示天父的爱。这第一个神迹正是若望讲述的(若二1-11),它发生在加里肋亚的加纳。
耶稣之所以说恶魔是说谎者的父亲,就是指他的狡诈——充满邪恶阴暗的畸形智慧。这也是耶稣自己亲身的体验。
四十昼夜的禁食,如同我们人生历程的磨难,耶稣饿了,这个“饿”字不妨把它想象成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贫穷”、“失落”、“疾病”、“挫折”、“灾难”……当耶稣面对饥饿时,也就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时,试探者就前来对耶稣说
然而,这对耶稣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丝毫没有提及过他的软弱、背判、背弃,而是“你比他们更爱我吗?”耶稣直视伯多禄的双目,没有责备他,也没有严肃警告他说:“勿再不认我了!勿再做懦夫了!
相比之下,多默宗徒对耶稣的复活则是有条件的相信,即要亲眼看见耶稣手脚的钉孔,还要亲自用手指头触摸钉痕、探入肋膀上的伤口,否则我决不信(若20:25)。
人们都知道耶稣是慈善的牧人、罪人的救世主、苦难者的安慰。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仁爱、良善、温柔、忍耐的。可是从上面耶稣的一段比喻中,觉得他怎么也会讲出这样严格的话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宗说,耶稣是大司祭,祂的司祭职在这三个时刻中展开,首先是救赎:旧约中的司祭应每年奉献,基督奉献自己,一次而永远的献祭,为宽恕人的罪过。
在圣枝主日,我们纪念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却在几天后被判刑,背着十字架走在痛苦又悲伤的道路上离开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