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司铎都应是一个梦想家,就如同圣若瑟一样:不是坐在云端、脱离现实的梦想家,而是从所看到事物背后的超越性所在,那即是具有先知性的目光,能够在迷茫的地方看到天主的计划。
老年具有“信仰目光的深度”,在期待上主中活出的这段尘世的生命能完全“卫护信仰”,“向众人说明我们为所有人的希望”的理由(参阅:伯前三15)。
教宗重申,“你们不要因那轻易上当的好奇心而被迷惑,你们不要在恐惧的驱动下处理事情,却要学习以信德的目光看待事件,坚信天主与你们同在,‘连你们的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路廿一18)”。
为此,“教会建议守斋、施舍与祈祷一起进行,特别是在四旬期,这是我们认同基督目光的好机会”。
24双愤怒的眼睛都集中在打人者身上,然后婴儿又以怜悯的目光投向被打者。有的甚至流下同情的眼泪,有个叫贝克的婴儿,爬到打人者脚下,狠狠地朝他脚脖子咬了一口。疼得打人者捂着脚脖子怪叫“哎哟,妈妈”。
(格前8:1) 那次在济南一个小饭馆吃饭,抬头见一对青年恋人用似曾相识的目光打量我,当那女孩先用询问的口气说:“咦,你不是在洪楼教堂讲道的那人吗?”
通常人们只看到花朵开谢乃至人生聚散、成败得失等现象,因而追悔过去或幻想未来;而随着基督启示的目光,我却能从花开花谢开始,透视现象背后“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1:2)的真理,反观自心,找到生命真正的依归
不远处一座漂亮的大教堂,常常吸引着我的目光,我每次都要凝视许久。
天主是爱(若一:4-8)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天主同在,整个人类的目光都在关注着我们中国的四川。此时的“汶川”它不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灾难改善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嫉妒之人的面容经常是忧伤的:他的目光低垂,似乎一直在检查地面,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他的理智被充满恶意的思绪包覆起来。嫉妒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就会导致对他人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