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奥地利籍费隐神父时任北京圣若瑟住院院长,为大圣若瑟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圣堂,基石上刻有“在北京的耶稣会会士敬献于中国大主保圣若瑟,1721年7月24日勒石永志纪念。”
刘献堂会长还上着班,每到周六周日和瞻礼,他都全身心地投入教会的工作.安排各小组的活动,协调和解决问题,是整个堂区活动的组织者.李兴民,刘金茹两位副会长,是他得力的助手。
由于教友逐渐增加,祁栋梁主教上任后,即在原下铁路坝天官桥(现中心医院及河运新村一带)购置了宾兴馆的地皮及王姓等人的大片坟地,计划修建男女修道院、孤儿院和医院。
活动最后,大家选出了5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由北京乾慧IN35团队出资(团队成员分别是:周志佳、安恒、王兴涛、王兴刚、王鑫、李赛、臧晓帅、鞠丽丽、刘勇、刘灵、王燕),给他们每人捐赠2000元,用以生活补贴和学习费用
公教中学校门左右两联分别以“公”“教”为首字,上联“公法有情必兴社稷”,下联“教规无类乃秉渊源”,既彰显新加坡依法治国之理念,又突出华人秉持教育兴邦之传统,有很浓郁的华文文化色彩。
侯主教同时也坦言本地修会培育陶成面临的困难挑战:在此圣教初兴,百废待兴的今天,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老少年龄悬殊很大,青黄不接,在教育引导她们方面,的确需要相互的切磋研讨,使能把这些年轻人培养成既保有传统又能适应时代
神父的炊事员李兴三得知此信,多次催神父速逃,而三位神父坚决不逃,坚守圣命。据克神父描述:3月18日晚上九时许,一群日本兵端着带刺刀的枪闯进了教堂,凶神恶煞地叫嚷,“这里有几位神父?”“马上跟我们来!”
根据王成义先生考证,徐光启后代有十四位子孙做了神父,其中有:徐允希、徐宗泽、徐宗海、徐宗江、徐川生、徐顺梓、徐丕文、徐宗敏、徐懋禄、徐祥贤、徐礼德、徐俊兴、徐简谷、徐德禄,另有修女数人。
因好多年没回家乡了,今年暑假乘当教师的女儿假期旅游之兴,于8月3日回了一趟广东,探亲的同时,也想好好感受一下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南方信仰生活;此时,也正是北京奥运即将开幕之时,看看老家人是如何看奥运的
梵二大公会议是以当代文化的眼光重读福音,它兴起了仅仅源自福音本身的更新运动,成果斐然,仅礼仪便可见一斑。礼仪改革工作为天主子民如何从具体的历史场合出发来重读福音,是一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