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5月8日下午,将举办一场新书发表会,介绍艾儒略(GiulioAleni)写于1630年的“利玛窦生平”(LavitadiMatteoRicci)一书,该书由中文翻译成意大利文,首次在意大利发表,由米兰外方传教会柯毅霖
我们看见有些关于教宗作品的评论发表在不同国家,我们也看到人们喜欢直接阅读他写的本文,特别是星期三的教理讲授,正因为喜欢用它来默想,并从字里行间中找到光亮与引导。
年长弟兄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封给自己的信——回顾在泰泽的这段日子对自己的影响。其实每日写日记已经将感受之变化纪录下来,但是还是愿意分享给其他兄弟姐妹关于团体和自我的关系。
正如某本杂志写的:应把爱当成动词而非名词。我平常也想关心帮助别人,但总是顾忌别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时时束缚着自己的行动。我为自己今天勇敢迈出的一步而喝彩,当然得感谢这个另类'乞丐给了我动力。
除了流程,各个站点在过关设置上也煞费苦心,辅祭组的问题是礼仪中动作的含义,读经组开展“盖章读经”活动,圣经研习班提问的答题卡几乎涵盖了保禄的传教旅程,堂区夫妇恳谈会过关项是互相给对方写一份情书!
圣座该部会今年有关尊重和维护宗教礼仪场所的信函写于新冠病毒大肆传染之前。
依撒意亚先知写说:“黑暗笼罩着大地,阴云遮蔽着万民”(第2节)。在这视野中,先知宣布了光明:天主赐予耶路撒冷的光注定要照耀所有人的道路。这光有吸引所有人的力量,无论近远,所有人都要奔赴这光明。
阿扎罗教授谈到,“荣休教宗的传记记者西瓦德(PeterSeewald)曾说,若瑟·拉青格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还担任副本堂时写的一篇短文,标题是《新的外邦人与教会》”。
至少在我的印象中,一进入11月,神父屋里总是堆满了人,为父母、为爷爷辈、为没人救助的炼灵,差不多都是这个意向,神父的笔记本上一页页写满了圣名。
尽管他的神学著作极有深度,至今仍无人能超过,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说:“我写的一切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