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告诉我,她已经准备好了,随便天主何时叫她回去。在夫妻吵架,或者遇到无能为力之事时,或者看不到希望时,我们也常听到人们在说:“我不想活了!”“我活够了!”
无论是将要结婚的年轻人、还是抱着孙子的老人;无论是将要收获的农夫,还是将领到工资的工人……总是充满了喜乐。一个人,只要有了确实的希望,就会有充满全身的喜乐。
艺术之途的引领——三次修院之缘王怀爱197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一户传统的天主教家庭,人生中曾有三次差点跨入修院大门。第一次是在初中。初二第二个学期,王怀爱辍学了。
下午六点,四五位日本兵去天主堂西院去敲门,藉口搜寻军火,实欲强拉妇女。驻守在此的亚纳玛利姆姆拒不开门,这几个日本兵就只好离开。
教会初兴时,几间平房就成立了修院,条件自是艰苦。拿河北修院为例,15个修生睡在一间二十来平米的房子里,40个人挤在只有十几平米的教室里上课,上下课爬桌子进出,这个事实又有多少教友知道呢?
饶家驹还特设残老院。九亩地阜春街设立了一个残老院,将各收容所内之无家属孤苦无依之残废老叟收容于该院,并委顾利生为院长、王子卿为副院长,共计130余人,均为年龄60岁以上者,其中80余岁者亦有十余人。
爷爷信仰虔诚,青年时代修过道,小修院毕业后,由于患了头疼病回家休养,痊愈后太爷断了爷爷的修道梦,因为他唯一的妹妹已经作了修女。爷爷虽然没能实现理想,却一辈子在教会服务,在修院教书。
研讨会分5个专题,分别是中国化艺术篇、中国化文化篇、中国化修院培育篇、中国化历史篇、中国化灵修及伦理篇。
在龙港的新美洲这个地方,有一个家庭很特殊,家中三口人,一个老人是瘫子,一个孩子也患有痴呆,全家人都靠着一个妇女打理照外。
华盛顿国会山除了景观游览,学员们还拜访了位于纽约市郊的玛利诺会(Maryknoll)总会院,了解了为中国教会培育人才的玛利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