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对话(若4:5-42)耶稣在一个位于撒玛黎雅的井旁,和来取水的一位妇人对话中,邀请那位妇人,接受他要给的活水。这活水“将在人心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
在耶稣时代,有一位称作“洗者”的若翰,也谈论天主来临,建立“王权”或“国度”(参阅玛3:2-3)。他和整个民族一道期待天主为王的沧桑巨变。
(玛6:11)人的生命满足的喜乐,不在于家产丰富,而是心中有主(参路12:13-21)。主耶稣是我们的供应者,因为上主天主是太阳,是护盾。
(玛25:40)谁爱得多,谁就得赦的多。我们只要看到了穷人,看到了可怜的人,看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是看到了耶稣,我们就应该真诚地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我们最大能力的帮助。
主耶稣为孩子们覆手祝福的动人场面,是一幅多美的图画,主与小孩是如此的亲近!但是在这中间却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孩子们来到耶稣面前时,却受到了门徒的斥责。
这是基督向伯多禄和宗徒们作的邀请,如今我也向普世教会的团体,尤其向服务病人的团体,作出这样的邀请。但愿他们借着病人之痊圣玛利亚之助佑,为天主的美善和慈爱作见证。
于是,一方面是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过的十字架,另一方面又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愿望和努力,难怪人生有如此多的无奈、悲叹甚至绝望!
曾在意大利留学并获得神学硕士学位的她亲自担任导游一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神长教友们怀着虔敬之心从耶稣的出生地白冷到隐居地纳匝肋,从葛法翁到耶路撒冷,从约旦河到加里肋亚海,从革责玛尼山园到加尔瓦略山,重走基督在世时的救恩生活足迹
教宗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虽然在一开始他便说有些疲倦,但他希望大家尽可能地多提问,即使是一些难以回答或有些冒失的提问。教宗全然乐意回答问题,他的态度诚恳,具有完全的自发性,他的话也非常有说服力。
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你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耶稣付出生命,是为我们能够寻到灵魂的拯救。别人因你而快乐,你会更快乐。42.不要去祈求天主免去你劳动的艰辛。因为人要生活,就要借着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