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一出手术室,就拿出手机给远在宜昌的刘世珍打来电话,连说三声感谢天主,刘世珍更是喜极而泣。
她赶紧拨通手机求几个教友过来解围,就在这时门开了,丈夫回来了。他发现地板上的水,看着妻子害怕的表情,笑着说:你快去换换鞋去,看湿的!边说边用桶舀起了水,不一会儿就把地打扫干净了。
今天,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和讯息的载体更是层出不穷,花样众多,不仅有各种书籍,报刊杂志,而且有我们大家熟悉的互联网、MP3、MP4、手机等等。如果我们善用这些工具,将会为福传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在那个艰苦年代,无论去哪里全靠步行,两三天走一个村庄,不到30岁的小伙子,推着一个独轮的木制小推车,一侧放着衣服和棉被,一侧搁着祭衣包和日课等圣事用品,奔走在福传路上。
为了保护耶稣免受黑落德迫害,若瑟客居埃及(参阅:玛2:13-18)。回国之后,他避居在加里肋亚隐世无名的小村庄纳匝肋——那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从加里肋亚不会出先知的」及「从纳匝肋还能出什么好事吗?」
签着詹德隆神父名字的遗体捐赠卡记:遗体的捐赠是不是也包括器官捐赠呢?詹:遗体捐赠,身体是给医学院,不是给医院。而器官捐赠是另外一个系统,有另外的一张捐赠卡。
从我们记事起,母亲每天带领我们全家一起祈祷,是母亲教导我们每天简单的祈祷方式,是母亲提醒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信靠天主。母亲朴素而简单的祈祷生活也是从她自己的妈妈和奶奶那里学习来的。
如果教会不比社会清正廉洁,那我们的光、盐又到哪里去了?如果我们教会不比社会更好,我们还凭什么吸引人归向基督?!在为人受苦的基督面前我无地自容,想起圣人们的嘉言懿行我该深深地忏悔。
死亡的意义在哪里呢?耶稣接受死亡有双重原因,一方面与当时社会有关。耶稣的做法有时与法律冲突,表现在安息日医治病人、圣殿内的冲突,他们认为耶稣明明是人,却把自己与天主同等,亵渎了天主。
福音出自哪里?即便是那么高知识水准的圣堂,猛然一下,底下教友也都会很紧张,赶紧偷看一下,因为太习惯读了就算了,谁还会注意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