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区的发展也是全国之最:教友的数目从数十位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人;从只有两座教堂发展到十座;从两位神父发展到十一位神父。在这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处处都有我们基督徒的足迹,这是多么快慰人心的事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家十几口就靠父亲在供销社每月26块钱的工资维持生活。每年三至四月份就断了口粮,父亲只好买些红薯干、小米糠,有时还挖些野菜来充饥。每顿饭母亲总是先让我们兄妹吃饱,剩下多少自己吃多少。
正月十五晚,就在我们全家刚吃完元宵,小姨父打来电话说,小姨的白血病犯厉害了,恐怕不行了。我爸、妈听了,二话没说,连夜骑着摩托车赶去。就在那晚,小姨离开了人世,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小姨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867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建造了一座六角亭,每边长各十一尺,高十尺,亭顶上一十字架,亭内供有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
接着,在卢庆林神父的主持下,召开了座谈会,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回顾了该堂十年来的变革及礼仪生活。欢聚一堂,共颂主恩上海教区圣伯多禄堂始建于1933年,1934年落成,为震旦大学师生专用圣堂。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友和会长,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好的人。他一生真正做到了: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多少年来他一直是青塘村的会长,对教会的事尽职尽责,他关心教会远超过关心自己的家。
阆中教会和南部教会的简史:明崇祯十四年(1641)法国神父洪广化到阆中传教,在县城学道街购置地产修建教堂。
2日7点30分,青山天主堂本堂神父王永亭、付本堂张圣召以及荣休边振方神父、潘利云神父在教堂举行两台弥撒后,9点30分带领200多位教友、分乘十几辆大小车辆,赶到市郊的兴胜公墓举行第三台弥撒,并向安眠在这里的亡者洒圣水
这是明天的诱惑,明天并不存在,就如耶稣在十童女的比喻中亲自解释的:五个糊涂的童女拿了灯却没有随身带油,她们去买油,等她们回来时门却关上了。
晚上南堂弥撒结束之后,十几位青年人便紧张的忙碌起来,力争为大家布置出一个温馨、祥和的相亲场地。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场地终于装扮好,粉色的气球,金色的彩带,给人一种舒适、喜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