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礼仪的福音(谷9:30-37)给我们谈论耶稣,他宣告在他生命的顶峰将发生的事:“人子——耶稣说——将要被交在人手中,为人所杀;被杀以后,过了三天,他必要复活”(31节)。
主教也特别感谢在修院服务多年的培育团神父们,因着他们对圣召所怀有的热忱与负责任的态度,在培育过程中默默奉献、呕心沥血,修院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教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司铎。
财富在形式上已不同于耶稣那个时代,钱财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看得真切,作恶者所行的破坏也不那么显眼明确。
2月1日深夜,来自澳门的金邦尼神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想到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及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影响,他问自己:“作为一个团体的一员,除了祈祷,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纵观其一生,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与其信仰息息相关。徐光启与杨廷筠、李之藻一同被誉为教内三大柱石。他的生活勇敢而平凡,时时折射出信仰的光芒。
就是那么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却有着一间基督教小教堂,每到主日,周围的基督徒都会去那里,除了祈祷,还会唱着苗族的赞美歌曲,穿着苗族的服饰欢乐地跳着苗族舞,嘹亮的歌声透过石墙荡漾在布满星空的群山中,如同天堂里的相聚
他在自己听告司铎的建议下,去圣地拜访主所生活的地方,行走过师父所走过的地方。特别是在纳匝肋,他意识到他必须在基督的学校中塑造自己。他经历了与主的紧密关系,花很长时间阅读福音,感觉自己就像是祂的小弟。
这是信仰所依据的两大前提。唯有正确的、合理的、符合人性的信仰才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也是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我们就是根据这个原则而信仰天主和天主教的道理。
卡斯培在《耶稣基督》一书中虽然没有用较大篇幅解释何谓自由,然而通过其针对世俗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所发表的几个片段可以窥探卡斯培对自由的理解。
林国权先生去世比较早,1983年黄人去宜山教堂买祭台上用的烛台,接待的正是林国权先生,黄人向他汇报了祈祷所的情况,当他得知是为新开办的县城祈祷所购置物品时,就免费慷慨赠送。这件事黄人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