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4月27日首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向在场的信友和朝圣者讲解他取本笃十六世这个名号的理由,为的是愿意在精神上与可敬的本笃十五世教宗有所关连,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痛苦时期领导了教会;
仇恨、痛苦、矛盾、不安,在我憔悴的心里汹涌着、翻腾着。
经过数年宗教对话,我们感受到的重大痛苦是即使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所获得的结果都无法受到立法机构、政府行政机关和普罗大众的认同。如此一来,宗教间的对话至今都还是保留给菁英份子任务。
他说:天主卷入我们的痛苦,走近我们的伤口,用祂的手来治愈创伤,而且祂为了获得这手,降生成人。这就是耶稣亲力亲为的工作。降生为人的耶稣成为罪,来治愈我们。这就是天主的临近。
教宗解释说:若我们注视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当我们失去一位亲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朋友,我们会意识到,在面对失去与分离的悲痛时,一种信念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认为这不可能是一切的结束,所施所受的恩惠不可能一无是处
教宗回顾了若瑟、玛利亚和耶稣逃亡埃及寻求庇护的痛苦历程。这个家庭由于黑落得的迫害,被迫逃亡。
萨拉枢机说:精神贫困常隐藏在人心中,使人深感痛苦,即使他有许多物质财富。若我们所注视的是有需要的人,却不谈精神贫困,我们就是不幸的人;若我们把贫穷的教会只视作一个没有物质财富的教会,我们因此是不幸的。
她们有苦有累自己扛,店里哪个员工有难处或身体不舒服,她们总是关怀倍至,还集体祈祷求天主减轻她的痛苦。孩子们还彼此按摩足底来保健身体,以此体会到人人都能爱人如己,使方寸小店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我想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得志的时期。
同时,她更忍受着那些不理解天主教信仰的人带给她的痛苦与烦恼。他人的攻击、不解并没有打垮她,反而更增加了她对天主的信心,坚固了自己的信仰。在信仰的道路上,带领子女不畏艰难困苦追随着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