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第一次,我给了这个偏僻的角落。睡在临时帐篷里感受余震,倾听桅杆颤抖的声响,我能嗅到地面的潮气与泥香。可是,担忧已经不再,因为我看到了这里的人们自强不息的干劲。
在一次颂念玫瑰经向圣母祈祷中,圣母第一次显现,双臂抱着耶稣圣婴,两位天使围绕着并伴随着非凡的景象。
他兴奋的语气会让人以为他是第一次与教宗交谈,但事实上,他一天前才刚与教宗通过电话。欢喜的时刻同样在电话旁的本堂神父罗马内利参与了谈话:“是我们敬爱的教宗!”他高声把其他人叫过来。
第一次朝圣是在我8岁那年,当时关中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好,我们是个大堂口,组织大家去朝圣所使用的最高级的交通工具是村里仅有的几位万元户家的大卡车。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西方美术如此大规模,多品种移植到本土,并且又融会中、西风格的景观文化。其中的西洋楼“长春园”美不胜收,便是这样的典范。要说此“长春园”,便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乾隆和朗士宁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传道员满面愁容地找到神父说道,经过她苦口婆心传教的一对年轻夫妇,终于在内心升起了对天主救恩的无限向往,一个主日天,第一次双双携手来到了教堂,在亲临其境的弥撒当中,有心将信仰的真实发生与他们理念中建立的概念进行一次完美重合
第一次去交谈,没有结果。第二次去时,路上不停地祈祷,到达之后,洽谈很顺利,这让我经验到了祈祷的力量。老公高宝明开自己购买的装载机在工地干活,又买了三个小面包车,工地上没活时便拉客跑运输。
这些教友的避难无意中竟成了把福音传播到其它地方的传教士,对教会的迫害却成了传播福音的动力,当时的外邦人因此第一次听到基督的名字,信从基督的人在安提约基雅城甚至第一次被称为“基督信徒”。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是她来到西安上大学的头一年,也是她第一次进教堂,异地他乡的孤独促使她寻找一份热闹的场景来改变心情,她便只身一人来到天主堂。
躺在床上我再无睡意,从前的事情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我第一次见到刘主教是1981年在教区总堂,那时他还不是主教。我看到的是一位60多岁,瘦瘦的老者,两眼炯炯有神,不苟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