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写道:「事实上,所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和先知的能力,以积极的目光展望未来,接受经常按事情顺序写下的变化。」
您再看,每次圣堂聚会弥撒、祈祷,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即使互助平安,也总是哭丧着脸,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无精打采!但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次神圣的约会,没人逼你来,天主更不欠我们东西!
即像短视的“愚昧人”把房子建在松软的沙土上,还是像目光长远的“聪明人”把房子建在坚固的磐石上。为此,耶稣以一个建屋的比喻为山中圣训作出结论,比喻也清楚显示末世审判的脉络,是一个警告性的例子。
只记得村里人都称呼他为于修士,后来被祝圣为神父,大家总是投以赞慕的目光。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曾有人对他的司铎之称不认可,而他却表示;“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反正我要为基督工作一生。”
万历皇帝见之,目瞪口呆了很久,之后,目光躲避,不知所措,尔后大声地说:“这就是活的天主啊。”他命令臣子将画供奉内宫,烧香磕头。皇帝由好奇而敬畏,也令众大臣肃然起敬。
他想作弊,可就在他想QQ同桌时,主耶稣出现了,他仿佛用慈祥的目光微笑地看着他……一刹那,他极羞赧地低下了头。主一直陪伴他,在每一个场合,无论他吃饭、走路、睡觉……我被感动了,再一次。
教宗方济各在这份文告中表明,病人即为劳苦和负重担的人,他们吸引耶稣的目光、牵动祂的心。本届世界病人日将于2020年2月11日举行,文告于元月3日耶稣圣名瞻礼公布。
这意味着要恢复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倡导的包容目光,作出例如促进“全面停火”这样的具体行动。若望秘书长则介绍了国际明爱会年度报告的内容,重点指出中东在近6个月以来的严重恶化情况。
教宗指出,人类与天主的目光有所不同。人类看高不看低,被华而不实的外表所迷惑。相反地,天主看人的内心,一如祂对玛利亚所做的那样。「今天,仰望着升天的圣母玛利亚,我们可以说,卑微是通往天国的道路。
教宗指出,“就如当初那样,如今天主将目光转向悲伤和孤独所占据的地方。我们在生命中能体验到:我们在喝彩中和只顾自己的时候,祂往往无法来探访我们;祂尤其在我们经历考验的时刻来探访我们。